×

用户登录

杨鸿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22 11:55 来源:常德市博物馆

杨鸿(1587-1648),字子渐,号水心武陵人。自幼聪慧,五岁工对律,九岁善文词,文思敏捷,援笔立就。年十三,被督学周莲峰补选博士弟子。年十七,首次参加乡试,本来已经入围中式,但后来被落为副榜第十二名。

杨鸿通才杰骨,巧心慧手。自幼磊落不羁,从来不介意生活的艰难窘迫。尤其善于理财,每当生活中发生困难,总是精心筹谋处理,游刃绰然。其父瀛海公、其母刘夫人生活仅仅能够自给,但对于伯兄家的婚葬,主动承担。尤其是季弟的学习,多年都是由他负责,不仅谆谆教诲,而且兼顾其生活。所有这些,杨鸿都视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万历三十九年(1611),瞿汝说任湖广提学事,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四十年,杨鸿乡试以第七名的好成绩中举。瀛海公去世,丁父忧。守制结束,薄游江淮,广结名士,并博览群籍。天启二年(1622),第进士。再参加殿试,湖广被选录的有三人,即刘仕征、文铁庵和杨鸿,主考部门已经经过两次上报,但结果还是被人行贿所排挤。三年,授浙东淳安县令。杨鸿发挥自己的才干,精心治理,理奸涤蠹,百废并兴,受到百姓称赞。五年,调任宝婺知县。母丧,丁内艰归里。

当时正值宦官魏忠贤干政,制裁压抑湖广人士。杨鸿的同乡唐绍尧为高阳县令,居住该县的宦官冉世魁叔侄二人为争财相互仇杀,绍尧抄没他们的家资充当军。此事激怒魏忠贤,诬陷绍尧,并将其下狱,长达三年。绍尧的亲戚朋友,害怕受牵连,躲避唯恐不及,有的甚至改名易姓,更不要说给予援助。杨鸿很鄙视这些人。他出于正义之心,公然为唐绍尧募捐。他奔走于吴越之间,募集三万两银子,秘密携带进京,交予绍尧之子,为其父赎罪。辽东经略熊廷弼被魏忠贤冤杀,一时同僚们以熊为讳,只有杨鸿独自亲往拘押的地方探视,并携酒对饮,往返谈笑自若。熊廷弼被杀后,湖广官绅没有人敢为他撰写祭奠的文章,而杨鸿无所顾忌,奋臂濡毫,直刺群奸。正是这种正气英锋,触怒了魏忠贤,被其编织的子虚乌有的罪名而免职归里。

过了一些时候,杨鸿被左迁中州唐县县令。杨鸿视一官如庭,耻为五斗米折腰,上书辞官归田。但未被朝议认可,只是安慰性地改任顺天教授。崇祯二年,晋升枢密院。当时京城戒严,形势紧张。杨鸿进谏:挑选名将,安排重兵,驻扎在卢沟桥、三议河等地,使敌人进攻无所抢掠,撤退也两手空空。疏书被扣押,未报。不久,敌兵果然残害河北的良乡、涿州、房山、固安等州县。三年,杨鸿充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四年,监督武举考试。但被同僚牵累,削除官籍,放归故里。

不久,杨鸿奉旨迢还,起补南京枢部,并督操运,负责这两件大事。杨鸿目击时艰,痛心积弊,认为南京这一留都重地,必须从头整饰,多做实事,以备不虞。于是,杨鸿与兵部尚书范景文同心整伤,多所规画,裁将,别兵,扼守要害,严格操练,精练水战,修遣战舰,选军储粮,都做得井井有条。崇祯十一年(1638),杨鸿晋广东岭南道,捕擒肇庆叛兵,驱散淡墟贼三千余党,全粤军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惠城士民自发献金,为杨鸿立生祠祝功。但是这些成绩为奸庸所嫉恨,隐没不报。这时杨鸿的侄儿、身为朝廷辅臣的杨嗣昌为东林党人所打击,杨鸿本人也在被排挤之中。十二年,进惠州海防副使,杨鸿坚决不受事,甚至对三次来虎门传达任命公文的人态度坚硬,表示违而不从,但仍被强制服从。任职仅六个月,铲除强暴,弄清欺诈,生擒澳贼柯殿、李六等。十三年,晋升为盐运使,负责一切通商惠民之事。各件事都办得有声有色。但是,杨鸿再次被谗言所击倒,卸职归里。

十五年,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队攻陷鼎澧,大湖南北成为戎马之场,杨鸿举家迁往西道。十六年,重新被起用,补授岭西兵备道,未任。擢大理寺少卿,补刑部左侍郎,改礼部左侍郎。福王时,升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衔命于闽。是时,川广两湖久为农民军所占有,南明王朝很多人忘记这些地方曾经是中州故土。杨鸿立誓恢复中原。清顺治五年(1648),杨鸿与其弟杨前往麻阳乌罗士司,募集兵勇,组织勤王之师,不幸为土司杀害,时年六十一岁。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