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澥
胡澥(1580一1655),名叔会,字练海别号“松石小隐”。临澧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岁能吟诗作文。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天启二年(1622)进土,授行人司,奉使三次出巡,遍历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等地,水陆行程数万里,即兴抒写大量诗篇。崇祯三年(1630)参加京考,廷评有“已凛四知,不苟一介,五年庙寓,四壁风清,此海内第一品” 等语。授御史职务。后因政见不同,得罪上司周宜兴,被降职使用。崇祯七年(1634)升副都御史,督学中州,写出《翼教七条》,决意改变不正学风及土司流弊。河南地方官吏周藩与许州官绅有私隙,竟在考场上当众擒拿侮辱考生。胡澥主持正义,被周藩捏造罪名上告朝廷,发配边关。京都各部闻讯上奏禀明真情,幸获赦免。
胡澥深感官场腐败,“方正难容于世”,决心辞官隐居。当他离开汴州时,市民们焚香罢市,夹道泣别。归隐临澧刻木山庄后闭门谢客,朝廷多次辟征不出。著有诗、文、宦游诸集,但多被兵灾毁失,仅存《焰余》、《遗录》、《翼教七条》、《寻仙源洞中文》、《自娱篇》、《岩广草羊》、《三角解》、《雪雪歌》、《哀鸿》等。
胡澥成进士前后就著有《飞房山文集》,戴君恩为之作序。文集已佚,序文尚存。“序” 说:“癸亥(1623)夏,予归自蜀,叔会访我掌园,示我以所集《飞漱山房全稿》。”序对文稿评价很高:“纵读之,至莫可名状。大约性地空灵,天机清妙,语超系表,意在笔先。使人玩焉,若踞松梧,临绝壑,听惊瀑哀溜;又若从七十二家封禅云亭,望见沧海中有无明灭,蜃市楼台,烟霞万状,條然起仙灵霞外想也。因叹举业一道,近义以发舒性灵,远之以摩写圣谛。非静专极,不能以至无摄诸有;非脱卸尽,不能以诸所有反至于无。”清同治《直隶澧州志》录载胡澥九首诗。七律《登刻木山》:
孤影平分花蕊宫,石梁答径路初通。染人山色千堆翠,极目天光四壁空。
雾尽溪明涵晓壑,雨余林秀看春垄我来长啸群峰应,游览烟霞一镜中。
另,七律《闻吴木峰起辰沅兵备道劝行》:
烽烟万里叹时艰,特简君才当楚关。何幸五溪瞻北斗,行辞九豌出东山。龙韬素练钦专间,虎节新颁喜赐环。自是吴英略在,早驰执讯羽书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