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焯
胡焯,字光伯,清武陵县(今常德县)人。生卒年不详。幼聪颖,九岁能吟诗作歌,用词新奇。由拔贡举顺天乡试。道光二十一年(1841)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土。二十七年散馆,命拟《长扬赋》,同时参试者都目瞪口呆,他则诵读原文不爽一字。咸丰元年(1851)授编修,衔命赴盛京(今沈阳),篆太庙玉宝。旋握侍读,主持广东大考,提督广西学政。时值兵之馀,士人大多辍读,因亲手写劝学文,加以劝导。旋患溃疡,病卒。
胡焯博及群书,对《说文》尤为专深。所著《校补说文解字》,颇有独到见解。曾国藩非常推崇,列举道光之末京师讲小学者,说庶僚中有“武陵胡绰光伯”。两人在翰林院共居一舍,关系密切,有诗歌唱和。杨彝珍与胡焯有很深的交情,在晚年所著《旧思集》中忆及:“胡光伯性直,因一语一字之谬,与朋辈动色相争,以此取垢于众。间与予有违言,综予与君毕生合论之,始相好,中相尤,异于狂小忿至绝交者。
胡焯为诗上承汉魏,重其风韵,不求其形似。著有《楚颂斋诗集》、《东都南海纪行诗》等。常德诗墙收刻胡焯《春申君墓》一诗:
国士酬恩意未平,春中应悔失朱英。空来郢上三千履,不返江东十二城。函谷著书人寂寞,夷门吊古泪纵横。孤坟楚客谁浇酒,南国西风夜有声。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