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陈启迈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11 18:20 来源:常德市博物馆

陈启迈(1797一1863),字竹柏,清武陵县月亮山人。九岁丧父,母亲对他管教甚严,读书稍懈,即含泪督责。他亦深悟母爱,发奋上进,仅十六岁便考取秀才。

道光二十一年(1841)会试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时值《大清一统志》初稿告成,他奉命参与其事,初任校对,后由协修而总纂,直至提调,志书告成,已越九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典试广东,政绩显著,回京述职,蒙恩褒奖,旋任广西右道。不久,擢升江西按察使。数月后,调直隶布政使。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向长江流域下游进军,接连攻克南京、镇江、扬州等地。清廷为堵截其北伐,复调陈启迈任为江苏布政使,驻节徐州,负责江南清军粮供应事务,特许“专奏事”。咸丰四年,升任江西巡抚。时太平军攻克江西许多州县,曾国藩率湘勇入江西,与陈启迈会同镇压。两人意见不合,经常发生抵悟。同年四月,太平军攻陷万载,乡民彭才三献牛酒相迎。太平军撤走后,举人彭寿颐敛资倡办团练,才三首起反对,既拒不入团,也不捐资。寿颐便以“馈贼阻团”罪告发才三,并牵连到万载知县李皓。案件闹到省城,陈启迈左担才三,曾国藩则支持寿颐,互不相让。曾国藩便参劾陈启迈“虚报战功”、“庇下属”、“留难军”“凌虐缙绅”咸丰五年(1855年)启迈被革职。

陈启迈革职归里后,主讲朗江书院六年。又主持编纂《武陵县志》四十八卷,“事征其实,文去其浮”,颇受方志学家赞许。同治二年(1863年)病卒。著有《霜筠阁诗文钞》、《归后斋日记》行世。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