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常德>图说常德>详细内容

西洞庭湖的“爱鸟人” 10余年拍摄鸟照数万张!【组图】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2-05-05 08:50 来源:影像湖南 作者:刘汉华/摄 龚德汉/文

图片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这是诗仙李白笔下的西洞庭湖。西洞庭湖湿地位于汉寿县东部,总面积3万余公顷,是我国64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曾经的西洞庭湖湿地,由于过度开发利用,鸟类栖息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整治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大增加了鸟类栖息空间。据调查,湿地现有鸟类15目50科219种,每年越冬水鸟更是数以万计,昔日李白笔下的“洞庭湖西”美丽画卷再度回归呈现。

图片

刘汉华作为西洞庭湖湿地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10年开始,他通过手中的镜头,来记录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图片

他对西洞庭湖湿地鸟类摄影怀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激情,为抓拍到理想的鸟类栖息活动的照片可谓历尽了艰辛。

从住所到湿地有近20公里路程,他不会开车,平时以骑自行车为主,经常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早出晚归,一趟一趟地往返于住所和湿地之间。

为了抢拍到难得一见的鸟类品种,他守在湿地一动不动,有时一守就是一整天;为了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他就换上深筒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进泥地滩涂里;为了抓拍到鸟儿最美的瞬间,他去了又去、拍了再拍,一连数日“流连忘返”。就这样,10多年来,他拍下上万张栖鸟照片,用镜头记录下的鸟类品种有76种,其中不乏白鹤、黑鹳、白枕鹤、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图片

今天,跟随摄影师的镜头,走进鸟儿的天堂——西洞庭湖湿地,近距离接触湿地的“精灵”。

这些摄影作品里,鸟儿在西洞庭湖湿地广阔水面上和茂密芦苇间,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或振翅翱翔,或驻足观望;或嬉戏玩闹,或专心觅食;或引吭高歌,或低头“沉思”……形态各异、精彩纷呈,在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里怡然自得、自由逍遥。

图片

▲黑鹳(国家一级),体大(约100厘米)的黑色鹳。洞庭湖区常见越冬候鸟。

常活动于湖泊裸露滩涂、开阔沼泽水洼地域、河流沿岸及河口地带等。

图片

▲白鹤(国家一级),体大(约135厘米)的白色鹤。洞庭湖区常见越冬候鸟。

常以家庭为单位活动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湖泊沿线滩涂及浅水沼泽地带,对浅水沼泽湿地的依恋性较强。

图片

▲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体大(约58厘米)的绿黑色及白色秋沙鸭。

成对或以家庭为单位常出没于林区范围的清澈湍急河流处潜水捕食,有时于开阔湖泊、江河也能发现。

图片

▲白枕鹤(国家一级),体型高大(约150厘米)的灰白色鹤。在洞庭湖区越冬。

常活动于开阔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也栖息于开阔的河流、湖泊岸线及邻近的沼泽草地等。

图片

▲白尾海雕(国家一级),大型猛禽(约88厘米)。洞庭湖区旅鸟。

活动于江河、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主要捕食鱼类,也捕食鸟类和中小型哺乳动物。

图片

▲小天鹅(国家二级),大型(约130厘米)且全身洁白的游禽。洞庭湖区常见越冬候鸟。

常成群活动在多芦苇、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与河湾草滩、浅水沼泽等区域。

图片

▲灰鹤(国家二级),体型中等(约125厘米)的灰色鹤。洞庭湖区常见越冬候鸟。

常成小群活动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湖泊及农区地带等,尤其喜欢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

图片

▲水雉(国家二级),体型略大(约33厘米),尾特长的深褐色及白色水雉。洞庭湖区常见夏候鸟。

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于浮游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

图片

▲白琵鹭(国家二级),体大(约84厘米)的白色琵鹭。洞庭湖区常见越冬候鸟。

常成群觅食于湖泊浅水泥滩湿地和芦苇沼泽湿地等区域。

图片

▲普通鵟(国家二级),体型略大(约55厘米)的红褐色鵟。洞庭湖区常见越冬猛禽。

常活动于低山丘陵、平原和林缘地带,湖洲杨树林缘的树枝是它经常光顾点,时常随着空中上升气流盘旋翱翔,伺机狩猎。

图片

▲东方角鸮(国家二级),体小(约19厘米)而褐色斑驳的角鸮,分灰色型及棕色型。

主要活动于山地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在山麓林缘和村寨附近树林内。喜有树丛的开阔原野。此次拍摄源于市民举报和公安部门的救助。

图片

▲鸳鸯(国家二级),体小(约40厘米)而色彩艳丽的鸭类。洞庭湖区越冬候鸟。

一般生活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泽、芦苇塘和湖泊等处。

图片

▲灰雁(常见鸟类),体大(约76厘米)的灰褐色大雁。洞庭湖区常见越冬候鸟。

常集群活动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和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沿线草滩、芦苇沼泽滩涂等地域。

图片

▲牛背鹭(常见鸟类),体型略小(约50厘米)的白色鹭鸟。洞庭湖区常见夏候鸟。

常成小群活动在平原草地、牧场、湖泊沿线草滩、田地间和沼泽地带。

农耕时节,最喜欢尾随捕食农夫耕耘机赶出的昆虫、蛙类等生物。

图片

▲小白鹭(常见鸟类),中型涉禽(约65厘米),全身白色的鹭鸟。洞庭湖区常见夏候鸟。

常集小群活动于水田、鱼塘、河岸、湖泊沿线浅水地域及芦苇沼泽地带等。经常用脚探入水中搅动后捕食惊吓中之鱼虾等。

图片

▲大白鹭(常见鸟类),体大(约95厘米)的白色鹭鸟,相比其他白色鹭鸟体型要大许多。

常单独或集小群活动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水田、湖泊浅水地带、河口及其沼泽地带,多在开阔的浅水草滩地带活动。

图片

▲夜鹭(常见鸟类),中等体型(约61厘米),头大而体壮的黑灰白色鹭鸟。洞庭湖区常见夏候鸟。

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等地域,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常结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间活动。

图片

▲鹤鹬(常见鸟类),中等体型(约30厘米)的红腿灰色鹬类。洞庭湖区常见冬候鸟。

主要活动于湖泊浅水地域、浅水塘、水田等区域。

图片

▲黑翅长脚鹬(常见鸟类),高挑、修长(约37厘米)的黑白色鹬类。洞庭湖区越冬候鸟。

常单独、成对或集小群活动于湖泊沿线浅水地域、河流浅滩、浅水塘、水田等区域。

图片

▲斑嘴鸭(常见鸟类),体大(约60厘米)的深褐色野鸭。洞庭湖区常见冬候鸟,部分个体留在当地繁殖。

常成对或分散成小群活动于湖泊浅水草滩、泥滩涂、浅水塘等。

图片

▲罗纹鸭(常见鸟类),中等体型(约50厘米)的河鸭。洞庭湖区常见冬候鸟。

常成群活动于各大小湖泊、河流等区域。

图片

▲须浮鸥(常见鸟类),体型略小(约25厘米)的浅色燕鸥。洞庭湖区常见夏候鸟。

常数十只甚至上百只成群一起营巢于水生植物丰富的开阔浅水湖泊或芦苇沼泽地带。

图片

▲银鸥(常见鸟类),体大(约62厘米)的灰色鸥。洞庭湖区常见冬候鸟。

常成对或集小群活动于各大小湖泊滩涂、河道裸露浅滩、沙洲等。

图片

▲绿翅鸭(常见鸟类),体小(约37厘米),是我国水鸭中的优势种之一。洞庭湖常见越冬候鸟。

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池塘、河流和水稻等区域。

图片

▲普通鸬鹚(常见鸟类),体大(约90厘米)通体黑色的鸬鹚。洞庭湖区常见越冬候鸟。

常集小群活动于河流、湖泊、水库、河口等地带,有时也能集聚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

图片

▲斑鱼狗(常见鸟类),中等体型(约27厘米)的黑白色鱼狗。洞庭湖区常见留鸟。

常成对活动于低山和平原溪流、河流、湖泊、河道等开阔水域岸边生境。

图片

▲喜鹊(常见鸟类),洞庭湖区常见留鸟。栖息地多样,常三五小群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

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

图片

▲丝光椋鸟(常见鸟类),体型大小(约23厘米)和其他椋鸟相似。洞庭湖区常见留鸟。

常集小群活动于阔叶丛林、针阔混交林、果园及农耕区附近的稀疏林间地带等。在迁徙季节可集结成大群。

图片

▲红嘴蓝鹊(常见鸟类),体长(约68厘米),是鸦科鸟类中体型最大、尾巴最长及羽色最靓的一种。洞庭湖区留鸟。

经常成对或三五成群活动于山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次生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也见于竹林、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

图片

▲黑尾蜡嘴雀(常见鸟类),中型(约19厘米)雀鸟。洞庭湖区常见夏候鸟。

常活动于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河谷、果园及农田地边和庭院中的树上。

终审:陈立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