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0-09-19 15:42 来源:
  根据常德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正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常德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开展公众参与活动,现将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进行第二次公示,欢迎和感谢您对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基本情况

   规划范围

  常德市域范围1.82万km²,规划中心城区面积622.8km²,包括武陵区全部行政辖区、鼎城区武陵镇、灌溪镇、斗姆湖镇等8个乡镇区域、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和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0km2。

  ⑵ 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经济强市和生态宜居的人文城市。

  中心城区城市性质:湘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市。

  ⑶ 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至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00万人以内;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15万人以内;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55万人以内。

  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05km²以内;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118 km²以内;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160 km²以内。

  ⑷ 城区空间结构

  规划期末常德市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轴、三城、多片区”。

  “一带”指的是沅江,沅江既是常德城市的风光带、生态廊道、航道和水源,又是常德城市防洪的主要对象,也分割城市南北的障碍。“一带”是常德城市空间的首要特征。

  “两轴”包括南北向主轴和东西向次轴,体现了城市用地扩展的趋势,并涵盖了主要市级中心、片区中心的分布。

  “三城”指中心城区的江北城区、江南城区、德山城区。德山应转变开发区的建设管理模式,寻求以工业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新区。

  “多片区”指城市划分为9个片区,其中沅江北岸5个,沅江南岸4个。沅江北岸的5个片区分别是江北中心区、城东片区、河洑片区、占天湖片区、东江片区。沅江南岸的4个片区分别为鼎城中心区、德山中心区、德山南区、德山东区。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 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根据常德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参考2009年年均监测结果对规划区内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沅江COD水环境容量252792t/a,NH3-N水环境容量17552 t/a;柳叶湖COD水环境容量42386.16t/a,NH3-N水环境容量519.94 t/a。渐河、枉水、马家吉河、穿紫河基本无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根据常德市2009年环境质量报告书,SO2年均浓度为0.060 mg/m3,已达到标准值,在现有排污情况下已无环境容量,根据调查常德市目前正在进行煤改气、关停城区小锅炉及园区集中供热等措施,城区SO2年均浓度将进一步下降。预测计算参照白鹤山清洁对照点背景年均浓度进行,常德市一类区PM10超环境容量。综合森林公园一类区和二类区SO2大气环境容量总计40188.9 t/a,NO2大气环境容量总计55774 t/a,PM10大气环境容量总计12150.8t/a。

  2 土地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结论

  综合地基承载力、地质灾害、地震和断裂带以及矿藏等工程地质因素,在工程地质分区图成果上,进一步叠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自然生态及饮用水取水口等人为因素等各分项指标的分析结果,得出常德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情况。德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适宜开发建设的共有176.502km2,较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共计297.321km2,不适宜开发建设的面积为149.057km2。从分布上看,适宜开发建设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包括武陵区现状建成区(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城西街道以及三岔路街道)、南坪岗乡、护城乡、东郊乡、东江乡以及河洑镇部分地区,鼎城区的武陵镇和石门桥镇的部分地区,德山开发区。较不适宜建设用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部的丘陵地带以及沅江两岸的蓄滞洪区,包括武陵区河洑镇、丹洲乡、芦荻山乡,鼎城区的灌溪镇、斗姆湖镇、白鹤山乡,许家桥乡和石门桥镇的部分地区;不适宜开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以及工程地质禁建区、森林公园以及基本农田等生态敏感区域,主要包括北部太阳山、白鹤山、河洑山一带以及南部的德山森林公园。

  3 生态承载力分析结论

  1) 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

  通过预测规划年常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耕地需求量,常德市现状人均生态足迹占用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存在生态赤字。分析结果表明:常德市生态经济系统在生物生产性土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其中耕地、水域和草地生态系统均处于极不安全状态。能源结构需进行调整,有利于常德市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常德市规划目标年耕地供给能力2030年耕地需求量将占到可供应量的95.65%。若进一步考虑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则常德市域内耕地可供量还会继续减少,粮食产量及粮食安全存在威胁。

  2)城市最小生态用地面积分析

  常德市2007年森林覆盖率为42.9%,满足国内对城市绿化(森林覆盖率>40%)的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也能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的要求,但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来看,常德市现有8.47m2/人,尚不能满足生态市建设指标11m2/人以及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10 m2/人的要求。常德市总体规划宜适度增加可绿化用地。

  3) 适宜人口规模分析

  基于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耕地需求量,预测常德市市域人口规模分别为786万和700万人。

  根据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主导功能区划分,以90.1~120m2/人作为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指标,估算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远期2030年常德市中心城区可承载人口极限值分别为133~177万。基于碳氧平衡法测算生态用地与人口规模,以常德市2030年土地利用规划分析,规划的生态用地面积(含农业用地)为356.29km2,以现代化城市每人必须拥有200m2的绿地面积作为人均生态用地指标计算,推算常德市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宜控制在178万人。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提出的近中远期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均处于生态功能区的可承载人口范围之内,规划人口规模接近适宜人口规模。

  4 影响预测结论

  1)大气影响预测结论

  大气预测结果表明,规划期末常德市中心城区的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均可达到规划中确定的大气污染控制目标,而且尚有一定的余量。为保证是实现规划年SO2的排放削减目标,在保证使用燃煤含硫量1%的情况下,2020年必须保证区域脱硫效率不低于40%,2030年必须保证区域脱硫效率不低于50%。NO2主要由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排放尾气污染,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昼间和2030年昼间NO2年均浓度存在超标,超标范围主要在距离路中心线30m范围内。2020年、2030规划情景基本可以实现大气环境控制目标。

  2)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规划目标,分别计算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污水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到规划期末年,污水排放总量超过79.37万t/d。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达到58万t/d。中心城区需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处理的废水量超过规划期末年污水处理厂的总设计处理规模,建议规划对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处理规模进行设整,扩大污水处理规模至80万t/d。考虑到常德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范围相对集中于德山片区,规划对于其它片区限制其工业发展,评价建议规划德山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到规划末期由现规划的17万t/d调整至40万t/d,并严格要求工业用地排水全部进入德山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处理,同时完善工业用地范围内的雨排分流排水管网。其它各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可保持原规划规模不变。

  3)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根据规划,城市人口以及外来游客等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其中昼间增加幅度约为2-3 dB(A),夜间增加幅度约为1-2 dB(A),但是能够满足相应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规划德山城区和沅江下游武陵城区东南部为常德市主要工业聚集区,根据对其现状声环境功能的调查,预测在昼间其边界噪声将达到65 dB(A),基本能够满足3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如果能够在夜间控制该区域物流产业及物流量,基本能够达到55 dB(A)左右,满足3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实施后,预测规划主要骨干路中以常德大道、洞庭大道、柳叶路、丹溪路及金丹路交通噪声影响最为明显。由于车流量的增加,各规划年规划主要骨干线在昼间和夜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给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铁路噪声预测结果表明,在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40m处,噪声影响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b类标准限值要求。预测在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m处,铁路振动Z振级值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对于交通干线两侧昼间75dB、夜间72dB的标准要求。为减小常德机场建设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应加强机场周边区域的绿化建设,并结合城市规划的需要尽快实现机场噪声影响周边居民的城市化,完成其搬迁转移工作。

  4)固体废物处置影响

  根据常德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常德市近期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仍可以由桃树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在规划中期及远期可全部由檀树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接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预测基准情境下,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工业固废产生量为300万t,危险固废产生量为20万t。预测2030年中心城区医疗废物产生量为3739t、10.2t/d,由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根据规划年医疗废物产生量预测情况,预计在规划中期2020年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尚可满足中心城区医疗垃圾处理压力,到规划远期2030年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的处理能力不能满足中心城区医疗垃圾处理压力,需扩大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的处理规模。

  5 规划综合性评价

  城市功能较好地体现了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南省3+5城市群的战略决策,但不同城市功能定位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环境冲突,在规划中应对生产力布局问题予以突出重视,依据城市发展的主导功能区,以及资源承载力和地表水环境容量等,进一步深入研究港口和产业布局问题,在相关规划篇章中或后续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中明确用地控制,从派头上控制和降低环境风险,从而保障常德城市发展的多种功能定位之间的相互协调。规划经济发展总量目标将进一步加大强源、环境和生态压力。由于常德市能源基本依赖外部输入,规划期内资源和能源供应将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局面,资源和能源对于经济增长的约束明显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如要达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目标,就必须以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为依据,控制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盲目扩张与不合理布局,扩大环境基础设施规模,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实施SO2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控制战略,以保障规划目标与环境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缺少关键性的环境刚性约束指标。规划在指标选择、指标比例上不尽合理;虽涉及环境和生态要素的保护,但是忽略了土地、能源、水等资源要素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过于依赖市政基础设施对污染物的末端削减作用,忽略了污染产生和排放的源头控制。从具体指标选取上来看,环境指标缺乏系统性,缺少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指标。建议增加补充全市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节水指标、水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量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指标,适当调高城市绿化和人均公共绿地建设指标。

  6 综合结论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为原则,规划的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符合国家、省各级相关规划。规划开发建设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虽然区域资源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但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和生态保护策略,同时从加强管理、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强化约束,则可从源头上缓解和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在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后,本规划的实施是可行的。

  三、规划调整建议

  建议《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过程中,以及在后续的城镇体系规划、分区控制性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中,重点考虑以下调整内容。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建议要点

序号

规划

调整或修改建议

调整与修改的依据

1

发展目标与指标

在城市功能定位中提出将常德建成低碳的生态宜居城市

发挥环境优势,提升环境在城市功能中的地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2

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3

发展规模

适当降低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新增用地规模偏大,集约化利用土地

4

城镇体系规划

严格控制灌溪镇、河泭镇的发展规模

河泭镇位于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上游;灌溪镇位于柳叶湖上游;减少该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污染物排放对沅江和柳叶湖水质的环境影响

5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控制和综合治理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6

中心城区规模与空间发展规划

依据城市发展主导功能区调整用地布局

规划用地布局与局部生态和环境产生冲突

7

结合防洪规划,调整部分区域用地布局

部分建设用地位于蓄滞洪区

8

调整中心城市绿地指标和生态用地内部结构,提高有林地比例

增强生态用地的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9

建议武陵工业区和德山片区合并

德山片区已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片区合并有利于常德中心城区经济的发展

10

结合5.5.1.2相关内容,调整部分用地规划

11

循环经济

提高造纸、医药和装备制造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依据循环经济原则,实现源头减量化

12

规划德山片区的水、热、能的综合利用网络

构架区域水、热循环系统,提高水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13

规划以泰格林纸为龙头的“集中制浆、整体治污、分散造纸、互惠多赢”的林纸一体化大公司、大集团

延伸、构建较为完整的造纸产业链

14

发展静脉产业关键链接技术,引入关键节点,延长主导产业链

建立区域物流循环的关键静脉产业基地

15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提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规划原则

确保饮用水安全

16

提出全市尤其是中心城区节水战略目标

统一指导全市节水工作,建设节水型城市

17

适当提高中心城区给排水基础设施规模

18

调整现状江北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位置

穿紫河水质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

19

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原则要求

减轻农村居民生活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20

补充和完善能源发展总体战略和目标

同意指导全市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工作

21

推进气源多元化,确定多元化备用气源

天然气供给气源单一、供给安全水平较低

22

尽快实施桃树岗垃圾填埋场的封场,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同时提高垃圾焚烧比重

减少土地资源占用,避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

23

环境保护规划

对原有环境功能区划进行全面修订

  四、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

  欢迎查阅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查阅联系方式如下:

  主管单位:常德市环境保护局

  联系人:张红云

  联系电话:0736-7224330

  传真:0736-7269971

  通信地址:常德市武陵区新二村新乐巷4号                   

  邮编:415003

  电子邮箱:xiangmuke7224330@163.com

  环评单位:北京欣国环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幸健萍   钱德安

  联系电话:010-88395770

  通信地址:北京车公庄大街9号院(五栋大楼)B2座12层

  邮编:100044

  传真:010-88395751

  电子邮箱:xgh@xgh.cn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十日内(2010.9.15—2010.9.26),可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单位提出,也可将书面意见提交负责该建设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常德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欣国环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9月15日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