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有一种文旅叫乡情——沙坪“上元点灯”乡村文旅样本剖视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3-02-19 07:52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胡南 韩冬 李紫莹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桃源县沙坪镇集镇上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起来。从父辈手里接下祭祀用品店的朱文群清点着货箱里的蜡烛:“今年卖300多斤哒,打记事起,这一天,蜡烛从早卖到黑……”

吃过晚饭,万寿宫居委会的周玉林敞开木屋大门,将86岁的老母亲用轮椅推到门前,随后在祖先神位、灶台上、屋檐外摆放好蜡烛。夜色渐浓,飘来一阵小雨,爱操心又爱看热闹的母亲忙不迭地催促“点灯”。

与周玉林家一街之隔的正对面,刚上幼儿园的朱福临搬来小板凳,坐在一圈红烛中。看着蜡烛一根根点亮,他兴奋地高喊“发元宵喽”,惹得邻居哈哈大笑,也成为了一众镜头的焦点。

在朱福临和许多沙坪镇孩子的认知里,元宵节可以吃元宵、猜灯谜、看龙灯,更少不了点灯。这是当地的传统习俗,据考证已有千年历史。

今年是沙坪第六届上元文化节,不少省内外游客、“拍客”慕名而来。穿镇而过的西溪河道沿线两道红烛和荧光棒渐次亮起,河面上游漂来了莲花河灯,举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们带着无人机兴奋不已、忙碌不已。镇上的一家精品民宿人气爆棚,“蒸钵炉子鼓嘎嘎”,高峰期的晚餐吃上了流水席,当日开餐38桌。

民间习俗何以传承并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今年元宵节,记者一行再次走进青山绿水环抱的沙坪镇,探寻其间的渊源与脉络。

“点灯”:点亮沙坪文化符号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每逢元宵节,沙坪镇家家户户都会称上几斤蜡烛,将芭蕉梗、萝卜切成10厘米左右厚的圆饼,固定蜡烛,然后按照祖先神位、宗祠、屋内屋外、祖墓、山川、河流、田园的顺序摆放。天黑时千万盏烛火围绕,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2018年以前,这一民俗活动只是当地村民的自发行为。这年的元宵节,竹山村农家乐“三闲居”几位主人举办了一场上元文化节,邀请自媒体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一时间,微信朋友圈“火花四溅”。

上元文化节始于几位地方文化爱好者的“阐经”。2016年暑期,桃源本地“网络名人”田桃源、摄影和旅游达人潘皓、商人代朝旭,因各自机缘来到竹山村。他们被竹林掩映、溪水潺潺的风光吸引,唯美景致中,一栋栋传统民居吊脚楼格外打眼。他们受邀改造一栋木房屋的想法一拍即合,取名“三闲居”。都在外工作的“三闲”邀来茶人刘老树驻守。刘老树除了给村民和游客带来传统手工制茶外,曾为文人的他“阐茶经”也很有听头,古文诗词信手拈来。于是,“三闲居”成为了茶农茶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潘皓将自己的随笔《乌云界 借你一截溪流》《沙坪客》和美图发在微信朋友圈,北京、上海、广州的朋友“经不起诱惑”,接踵而至。有人看到了商机,一号部落、临仙居、李氏山庄等一批民宿相继营业。2018年吃团年饭时,刘老树提议元宵节一起在“三闲居”搞个点灯活动,文化节便在觥筹交错中诞生。

田桃源仍记得首届上元文化节的情景,“我们只准备了3桌午饭来待客,最后硬是摆到了27桌。”烛火点亮了小乡村,村民们自发组织的舞龙队在阵阵锣鼓声和灯火中穿梭起舞。

2019年,“沙坪上元点灯”被列入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那年还来不及反应,客就来了!”竹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迎来送往,蜡烛在房前屋后排起了长龙,入村的汽车亦是。

随即而来的三年疫情没有中断上元文化节,只是规模小了。经过几年时间的发酵,2022年的上元文化节规模空前,整个沙坪镇联动起来。各村烛火主题融入了时代特色,金明村的“乡村振兴”,赛阳村的“美丽乡村”,竹山村的“竹海欢迎您”。一时间,地上烛光闪耀、天上无人机交织穿梭。

“老树说上元点灯”是当年的最大亮点,刘老树给沙坪镇中学的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自媒体开启网络直播,引上千人“围观”。这是“上元点灯”首次走进校园。此时恰逢北京冬奥会正在举办,师生、家长还摆出了“2022奥运五环”“中国加油”等字样。沙坪镇中学校长兰继华抓住契机,建起了非遗传承工作室。

上元文化节今年已是第六届,桃源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作为主办单位,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承办单位提供了经费和文化节目等扶持。除了传统的点灯,还加入了河灯祈愿、戏剧进校园、猜灯谜等内容。

“过去的沙坪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山里人搬到外面生活。点灯,这一沙坪文化符号,照亮了回归的路。”桃源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周桂成熟悉沙坪的风土人情,他和摄影圈的朋友多次聚焦拍摄,见证了这一过程。

“带火”:全域旅游走出深闺

沙坪镇地处桃源县南部,与全球华人心灵的故乡中国桃花源相邻,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位于该镇境内,区内保存着大面积原始次生林,生物多样丰富,是一座巨大的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趋势不断深化,文化旅游已成为观赏自然风光之后的又一旅游热点。依托“上元点灯”民俗文化符号,近年来,沙坪镇着眼打造“生态美镇、旅游重镇、历史名镇、人居福镇”的目标定位,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引进外资,科学激活民资,盘活资源对接,探索了一条外资与内资互动、外商与当地互赢的模式,有效培育了生态旅游特色。

“来沙坪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2021年,在苏州工作了半辈子的毛惠龙带着资金回到家乡,在沙坪镇人民政府附近买地建房,打造集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竹溪·茶舍”,做起了“毛掌柜”。

当年的国庆小长假,“毛掌柜”就尝到了当地旅游发展的甜头。“国庆节前几天,我这里客房就几乎被订满了,最后只得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说:不接受‘空降’,吃饭住宿一律要预订。”毛惠龙自豪地说,“以前桃源有很多挖沙淘金的村民,现如今,旅游业才是一座真正的‘金矿’。”

桃源“湖红工夫茶”非遗传承人刘老树,遵照传统工艺制作红茶,成立了湖南刘老树茶业有限公司,推出了野生老树茶品牌。如今,他与“毛掌柜”合作,以竹溪·茶舍民宿为聚点,以茶会友、以茶传艺、以茶崇文。茶与诗意,是他美好乡村生活的写照,茶产业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他和朋友们致力造福一方父老乡亲的目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沙坪镇成立了渔业协会、高山茶协会、水果协会、蔬菜协会、农家乐协会,引导大户搞好食宿服务,发展农家乐40余家,农家旅社30多家。桃源县评选出的4家精品民宿中,沙坪镇占2家;桃源县2022年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沙坪镇两次作为主会场。

“去年,我们拍摄了沙坪宣传片,对境内不同时节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进行全方位推介。”沙坪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程健介绍,有专注旅游的赛阳村,有开拓茶叶种植基地的湖湘坪村,还有茶旅一体的竹山村……2022年沙坪镇旅游高峰期单日接待量达8000人次,仅暑假两个月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成为常德及周边市民夏日避暑的热选地。

“出圈”:乡情归处文旅兴

桃源县文化馆馆长陈振坤自2005年起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对全县的非遗项目如数家珍,对沙坪“上元点灯”也进行过深入挖掘。每一届上元文化节他都在现场,在他看来,本土生长出来的、融入群众生活的、具有群众基础的文化才有生命力。乡村旅游以文化为内涵,保持乡村文化的原真和活态传承,为子孙留存一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基因,需要一群有乡土情怀、懂地方文化的有志之士保护、提取和开发。他介绍,“上元点灯”正在计划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的理由有一条——要让传统节日与民俗成为凝聚文化共识、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

网友“山水客”是长沙人,也是桃源女婿,35岁的他爱游山玩水,两年多来,他驾车在桃源县境内跑了5万多公里。“以长沙为中心的‘2小时自驾圈’,我看好浏阳和桃源,而桃源的竹海、茶园、飞瀑等天然资源优势更明显。”

“山水客”在夷望溪镇创建户外营地的同时,也精心经营着他的另一块重要推介平台抖音,他拍摄的短视频和专业人员比起来也毫不逊色。“我认识的桃源本土文旅达人有二三十个,九成是通过抖音小视频来推广旅游产品,还有一部分是快手+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这次受邀参加上元文化节,他也在自己的抖音号上发出了漂亮的“视频作业”。

把桃源当作第二故乡的“山水客”坦言,桃源目前的大交通总体完备了,但县域内景点之间的小交通亟待改善,这样才更具竞争力。

常德地方文旅研究爱好者颜初平曾携带粑粑印模参加过沙坪上元点灯活动,他对上元点灯的火热有自己的看法:“对地方文化基因的尊重、保护、提取和开发都有抓手,有自己的文化IP,才是真正的文旅融合。”他希望沙坪的“上元点灯”能跟上文旅发展的新趋势。

去年,沙坪镇人民政府请来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团队“把脉”发展大计,调研后给出了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定位,全镇旅游发展规划将结合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作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的兴盛不仅能带来经济增长,还能吸引人口回流,为乡村振兴注入有生力量。”程健说,近年来,回乡的年轻人多了,镇政府将加大统筹和扶持力度。沙坪的田园画卷如何在文旅和自然山水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值得继续关注。

终审:陈立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陈丽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