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丝弦悠悠诉传承——写在常德丝弦《走马楼的小秘密》冲刺群星奖时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10-20 07:52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江一舟 通讯员 刘礼德 童盈旗

10月15日,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张莉和她所在的团队带着作品《走马楼的小秘密》奔赴重庆,与全国佳作同台亮相、共竞风采,角逐我国群众文化领域最高荣誉——第二十届群星奖。“冲刺群星奖,不只是为圆梦,更想让常德丝弦登上更高舞台。”临行前,主唱张莉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逐梦弦音向星芒

群星奖是我国群众文化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每三年一届,涵盖音乐(含群众合唱)、舞蹈(含广场舞)、戏剧、曲艺四个艺术门类六个种类,被称为群文领域的“奥斯卡”。

本届赛事共有5039个作品参选,174个入围终评,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约29.5万人,竞争异常激烈。

作为全省六个入围决赛作品之一,《走马楼的小秘密》承载着湖南群众文艺工作者的期待。而对于已三次冲击群星奖的常德群文人而言,这次机遇尤为珍贵。从2016年常德丝弦《“110”的故事》初登群星奖展演舞台,到2019年《今天再唱新事多》、2022年《不屈的吼声》两度入围终评,他们最终还是遗憾地与那座心心念念的奖杯擦肩而过。

初心曲载传承志

舞台下,《走马楼的小秘密》作曲者罗继南握着铅笔在曲谱上圈画,黑白谱面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记录着这部作品半年来的打磨历程。“这里情绪要再饱满些”“这里的声音渐弱留个气口”……他不时地对台上演员进行指导。

常德丝弦是常德极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贴近生活的方言语调、灵动富于变化的旋律和特有的说唱表演技巧,深受大众的喜爱,武陵区文化馆决定以丝弦艺术讲述传承故事。

作品《走马楼的小秘密》的创作原型,源自一段真实经历。2012年前后,常德市文化馆与武陵区文化馆一道,联合武陵区北正街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办了第一期丝弦弹唱班。弹唱班虽受到学生喜爱,却也有少数家长因担心影响孩子学业而提出反对。创作团队便将这个故事艺术化,塑造出“小悠悠”这一角色,以常德童谣《马马嘟嘟骑》为情感纽带,用祖孙三代的情感碰撞,来展现丝弦传承的困境与希望。

磨剑新声续古弦

排练之初,团队曾设定一名小演员与张莉互动演绎,后来考虑到曲艺“一人多角”的艺术特点,最终决定由张莉独自诠释小悠悠、母亲、外婆三个角色。这对演员的声腔转换与表演功底提出极高要求。

2017年,从汉剧青衣转型丝弦表演的张莉,对此有着深切体会。这些年,她历经从青衣小嗓,到真声说唱的声腔转换;从戏曲“现身中说法”到曲艺“说法中现身”的表演转变,实现了从识谱演唱到抱器弹唱的突破。“在每一次排练中,我和伴唱还有乐队之间相互配合,会精确到每一个气口的切换、每一个音符的强弱,以及每一句唱词情绪的把握,我们非常享受这样的状态。”

欣喜的是,在常德,像张莉这样的青年传承人已有20余人。武陵区文化馆通过“名师传艺”工程,邀请老艺人定期授课,购置乐器让年轻干部全员参与弹唱。2017年《一封举报信》、2020年《昭君出塞》两部常德丝弦作品两度入围中国曲艺牡丹奖,这些成果见证着传承梯队的形成。

期待弦韵绽终章

距离决赛不足10天,排练进入白热化阶段。“这里有一个转身,转身再快一点才能合上节奏。”罗继南紧盯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扬琴演奏者宋才俊控制着手中的琴竹,精准把控着每个音符的强弱。“细节能让角色更鲜活。”张莉说,每次排练都有新感悟。

丝弦悠悠,初心不改。10月15日,《走马楼的小秘密》演出团队启程前往重庆,踏上群星奖的竞逐之旅,交出属于它的精彩答卷;而常德丝弦的传承故事,正在湖湘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