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新赛道的常德底气
桃花源里精英荟萃,柳叶湖畔胜友如云。金秋九月,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在常德成功举办,这座城市正以“国字号”盛会主办地的姿态,在合成生物制造新赛道上发出嘹亮的“常德共识”。从2024年省级产业大会的初试锋芒,到2025年国家级创新论坛的重磅落子,短短一年实现量级跃升绝非偶然,这份底气,是半个多世纪产业积淀熔铸的硬核实力,是政策破壁、创新突围、资本涌流、人才集聚共同擂响的奋进鼓点,更是常德找准方向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宣言。
底气,是“薪火相传”的产业根基托举起的集群雄势!1978年,津市酶制剂厂的“梅花”牌糖化酶享誉全国,不仅拉开湖南生物制造产业的序幕,更为今日的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生长埋下伏笔。而今,这份“老家底”已成长为产业高地,2024年35家核心企业总产值突破125亿元,2025年前7个月总产值达76.89亿元,同比增长23.52%。鸿健生物、云港生物等一批老企业“老树发新芽”,慕恩生物、利尔生物等行业新锐“新芽成大树”,从单一产品的“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的“集群共振”,常德已成为中部地区合成生物制造版图上耀眼的增长极。
底气,是“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铺就的发展坦途!新兴赛道的竞争,本质是制度优势的较量。常德以“破冰者”的魄力,亮出全国首部合成生物领域地方性法规。2025年8月施行的《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将财政支持、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政策“钉”进法治框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让投资者吃上了“定心丸”。在此之前,“国家有导向、省里有支持、市里有细则”的三级政策体系已经强势构建,湖南省政府出台10条专项措施,19个省直部门协同护航;常德市级推出“九个一”举措,组建由贺福初、元英进、赵国屏、张友明、张先恩等2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以“一企一策”破解发展梗阻。政策红利激荡招商热潮,去年以来,全市共签约引进产业相关项目50余个,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常德,正以政策“强磁场”,汇聚全球产业资源。
底气,是“破壁攻坚”的创新布局打通的转化闭环!生物制造的核心战场,在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常德以“一中心三基地”的战略布局,构建起“高校育才—院所研发—企业转化”的闭环,努力填平合成生物产业化过程中的“死亡之谷”。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市、校共建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平台,常德经开区基地、津市基地、安乡基地分工明确,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两大中试基地加速推进,“加速工厂”同步启动,这套“组合拳”让技术转化效率飙升,从“技术突破”到“量产落地”,营造出活力十足的创新生态。
底气,是“全链赋能”的要素支撑筑牢的发展底盘!产业跃迁,需“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高精尖”人才的支撑。常德出手即重磅,50亿元常德生物制造母基金、1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为产业筑牢底盘,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构建起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全周期资金服务体系。人才战场常德同样强势突围,湖南文理学院获批全省首个合成生物本科专业,打造本土人才摇篮;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320余名高层次人才慕名而来,3100余名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扎根一线。常德正在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产业发展生态,厚植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沃土。
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的举办,既是对常德现有成就的检阅,更是冲刺“国家级产业集群”的全新起点。从津市酶制剂厂的星火微光,到如今生物制造的燎原之势,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正在分子重构的微观世界里,挥毫产业跃迁的宏大叙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