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走进常德博物馆“悲壮抗战英雄城——日军常德细菌战暨中日常德会战”专题展览区域,沉静的光线与凝滞的空气,瞬间将外界的喧嚣隔绝。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轻,生怕惊扰了沉睡在展柜深处的灵魂。
我的目光被嵌在墙上的几块巨大黑色石块吸引,柔和的灯光倾泻其上,石块的反光仿佛汇聚成了一条深邃的历史长河。这是日军常德细菌战受害者名录,密密麻麻的姓名令人窒息。一旁的蓝色屏幕上,“7643”这个冰冷的数字格外刺目,像一把利刃直刺人心。这是日军常德细菌战中确认姓名的受害者数量。
1941年11月4日清晨,一架日军97式轻型轰炸机低空掠过常德城区,沿途投下带有鼠疫杆菌的麦粒、谷子、高粱等物。一场针对平民百姓的细菌战,就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冬日,悄然拉开了死亡的序幕。
我在名录前伫立良久。那些名字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或许曾在沅江边浣衣,在街市上吆喝,在某个温暖的午后哄着啼哭的婴孩……这里陈列的每一份档案、每一帧影像,都控诉着侵略者的反人类罪行。
往前行进,展柜里陈列着无数日军的罪证。再往前,便是一件件褪色的、略显破旧的军用物资。这让我想起静立于市城区青年路上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这座公墓就建在当年日军登城激战的废墟之上,一砖一石,都浸染着历史的回响。
是什么让这支代号为“虎贲”的部队在常德城内与3万日寇浴血奋战16个昼夜?我想,答案既镌刻在民族的血脉深处,也凝结在这一件又一件沉默的展品里。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侵略者的铁蹄,用生命诠释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气魄。在他们身后,是父老乡亲,是沅江滋养的土地,是不能被践踏的家园。这是对“家”最深沉的爱,是对“国”最赤诚的忠。这样的爱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我们今天必须传承的宝贵财富。
走出常德博物馆,午后的阳光灼热。眼前是川流不息的车流,不远处传来孩童无忧无虑的嬉笑声。城市的烟火气触手可及,平凡而安宁。
我翻开方才在入口领取的宣传册,“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的字样赫然在目。是的,历史从未忘记。它铭记着侵略者的暴行与同胞的苦难,更铭记着先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忠诚。那些陈列柜中的历史见证,是这座城市永恒的烙印,是民族血脉里奔涌的不屈基因,更是对生者最深刻的警示与鞭策。
回望烽火中的常德,那是血染的记忆;凝视今日繁华,那是先辈用生命点亮的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