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常德会战暖水街战役战场遗址:洈水河畔药草香
一条3米多宽的乡村道路旁,一堵年代久远的竖墙下面,一片农田的角落处,一块写着“常德会战暖水街战役战场遗址”的黑色大理石碑,迎着阳光和微风,庄严静默。2025年8月5日上午,记者站在黑色石碑前,阅读上面简短的文字,仿佛听到了从时间深处传来的枪炮声、厮杀声……
这片名叫暖水街的土地,今天隶属澧县火连坡镇澧淞村,清亮的洈水河从它身边流过。在1943年,这里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冲,是常德会战的前沿阵地,曾经商旅往来、百肆杂陈的古街在战火中变成了断壁残垣。
(一)
站在上午11时的阳光下,眼前的洈水和身后的民居都寂然无声。对岸的村庄,是湖北省松滋市的地界,白色的墙面、红色的屋顶在绿树掩映下,像一处世外桃源。
因为地处湘鄂边界,是连接湘西北与鄂西南的咽喉,加上两省共治的特殊地理位置,暖水街慢慢从自发的集市演变成了重要的商贸通道。
在当地人的回忆中,暖水街靠山面水,街面上商铺林立,楼檐下挂满了各家商号的旗幡和招牌,旅店、饭馆、钱庄、诊所、戏楼、粮油店、绸缎庄、祠堂、庙宇挤挤挨挨,往来的行人有外地的客商、下江的船工、山里的骡队、过路的旅人。码头上停靠着的货船与客船,除了横渡洈水沟通两岸,还驶入松滋河进入长江水道。
1943年11月6日,为打通南下进攻常德的通道,日军第11军兵分三路猛攻暖水街,负责防守的国民革命军第10集团军66军和79军死守阵地,敌我双方在暖水街这一狭小的区域内反复争夺。中国守军在日军飞机、坦克、大炮、毒气的打击下屡遭重创,仍浴血奋战,将敌军阻挡在暖水街主街之外。
日军在暖水街战场伤亡3000余人,最终也没能突破暖水街防线,只得绕道南下。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暖水街战役是常德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暖水街战役战场遗址记录了中国军民为抵抗外敌侵略,守护家园的悲壮历史。81年后的一个初夏清晨,作为这场战役的有力凭证,一挺残破的轻机枪在边山河河滩上被跑步的村民孙胜才发现,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那场惨烈的战争。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大多已渐渐消失于时间长河,极少数仍然健在的也早已白发苍苍。
今年85岁的周章元老人,在日寇炮火轰炸暖水街之前,跟着家人躲了出去。那些来不及逃跑的村民,遭遇日军后即惨遭杀害,空无一人的房屋也被付之一炬。兵火过后,和暖水街区域的所有人一样,周章元一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几年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孙子在长沙工作,重孙都有六七岁了。”说到这里,周章元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1958年,国家动工修建洈水水库,暖水街老街被纳入库区,居民迁移到了别处。现在水库边的居民都是后面搬过来的,周章元就在界记桥边临水而居。
界记桥将暖水街分为上街和下街。上街在南,隶属湖南;下街在北,隶属湖北。抗战时期,街不分上下,人不分南北,纷纷筹款筹粮,协助抗战,还组成了情报队、救护队、医疗队、疏散队。在暖水街开染坊的孙盛文,将房屋腾给部队作临时指挥所,自己又到前线转运伤员、运送弹药。暖水街地区三元乡乡长周亚新发动乡民支援抗战,为参战部队提供战场救护和后勤保障。这段历史和这些事迹,连同红七师激战六合桥的故事,贺龙带兵夜袭磨盘洲的故事,暖水街的后来者都没有忘记。这些事迹和故事被书写在《暖水街今昔》《情系暖水街》等书籍中,被记录在澧淞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墙面上,激励后辈牢记过往,在新征程中接续奋斗。
(二)
走进澧淞村便民服务中心,一股浓郁的中草药味扑面而来,那是石菖蒲和枳实散发的香气。如今,澧淞村近千亩土地上,栽种着石菖蒲、枳实、茯苓等中药材。
2022年,在湖南邵东做药材生意20余年的张健清回到家乡,当选为澧淞村党总支书记,那年他45岁。多年的经商经验,让张健清瞬间嗅到了商机。2021年4月,澧县石菖蒲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澧淞村土壤湿润,毗邻洈水,是种植石菖蒲的理想地。说干就干,张健清利用村里以前创立的澧县澧淞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号召村干部带头投资,带动村民利用闲散土地种植或在玉米地里套种石菖蒲、枳实等中药材。
行走在澧淞村的村道上,可以看到玉米地里的小棵石菖蒲,和成片的大棵石菖蒲。张健清介绍:“石菖蒲4年收获1次,亩年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前两年可与玉米套种,后两年就要让它们敞开了生长。”张健清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村民,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精细化的管理,提升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今年4月22日,他还开通了抖音号,在直播间里告诉大家如何种植、培管中药材。如今,澧淞村230多户村民种植了860余亩石菖蒲。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集体经济也大为改观。“去年石菖蒲等中药材喜获丰收,销售额突破了800万元。”谈及澧淞村的发展前景,张健清爽朗地笑了,“去年村集体纯收入15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万元。”张健清的目标是“接下来的5年村集体收入要达到100万元”。
张健清说,要继承这片土地上的抗争精神,要用智慧和劳动创造价值。他去怀化考察茯苓交易市场,期望能够优化石菖蒲的营销方式。村里引进了澧县美娟养殖有限公司和澧县恒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让之前闲置的水面上激荡起层层涟漪。村里招商引进的羊肚菌种植产业、牛蛙(种蛙)养殖繁殖基地,让10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
“在家门口就业梦想成真了,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收入明显提高了,乡村振兴指日可待,我们都没有辜负这片土地。”张健清表示,澧淞村未来可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