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文明相伴 护“未”成长——我市积极开展暑期关爱未成年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综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20 07:46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李张念

盛夏七月,蝉鸣阵阵。在沅澧大地上,一场场以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为主旋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蓬勃开展。常德市全域联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让安全守护、素养提升与心灵陪伴的阳光,洒满孩子们的假期。

精准发力 筑牢安全防护墙

暑期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常德各地聚焦安全教育,创新形式、精准发力,筑牢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防护堤坝。

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安全实训成为未成年人暑期“必修课”。柳叶湖街道岩子堰社区“安全守护·成长同行”亲子急救实训营吸引50余组家庭参与,医生现场示范溺水施救要点,亲子协作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柳叶湖街道白石社区则邀请水上救援专业人员,为32名儿童及家长带来防溺水实景教学。专业人员告诉大家:“发现溺水者,切莫盲目下水,应大声呼救并寻找竹竿、漂浮物施救。”专业人员还演示了科学穿戴救生衣的方法,现场教学和互动问答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社区后续还通过海报、微信群持续加强了“家校社”协同防护。

临澧县望城街道看花村则将安全教育融入艺术与情感教育。“祖国妈妈用山河护着我们,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孩子们以诗朗诵的形式拉开“幸福临澧 护童成长”暑期活动序幕。家庭教育指导师尹凌华通过讲述真实案例,将防溺水、防性侵等知识化作生动故事教给孩子们。孩子们亲手制作“安全向日葵”,齐诵原创作品《看花村安全童谣》,让安全理念植根心田。该县目前正推广“安全+阅读”模式,建设社区安全阅读角,推动守护关爱未成年人长效化。

素养提升 拓展成长新维度

突破传统课业辅导的单一模式,常德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致力于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以多元课程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石门县“诸葛助教·公益课堂”项目已成闪亮品牌。今年暑假,60余名高校师范生志愿者与150余名小学生结成“夫子+门生”对子,4个分课堂同步开课。项目以安全为基、成长为要,首日即开展涵盖防欺凌、防溺水等内容的“暑期安全第一课”。志愿者除开展课业辅导外,还创新引入生态实践、心理关怀、科创实验等特色课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覆盖全县27个乡镇,服务近6000名学生。该项目未来还将融入非遗传承、农技科普、助推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

澧县则为孩子们打开美育新视窗。在澧西街道黄泥社区“暖光筑梦 童心同行”七彩假期活动中,来自湖南信息学院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练习舞蹈、体验手工制作。14天的课程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志愿者还开展了心理健康与红色教育。

与此同时,一场“蒲公英行动”乡村儿童美育公益活动在澧县甘溪滩镇溪上美术馆举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支教团队携手30多名当地学生,以傩文化、城头山农耕文明为主题,创作出《遇“稻”一粒米》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活动还以乡村美术教师工作坊为阵地开展相关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师把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教育转化的能力,为乡村美育播撒种子。

温情守护 点亮心灵陪伴之灯

面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常德各地聚焦精细化服务,用持久的关爱填补亲情缺位,点亮孩子们的心灵之灯。

桃源县夷望溪镇简家溪村的“暑期加油站”项目正是用关爱填补孩子们亲情缺位的样本。7月6日,新一期“暑期加油站”开班,27名留守儿童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始了充实的暑假生活。“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村干部在开班仪式上动情地表示。面对村中占比60%以上的留守儿童的现实困境,村两委将该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工程持续推进。退休教师姜老师主动请缨担任带班老师。

“暑期加油站”的活动设计全面而用心,老师不仅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解答学习难题,还精心安排了课外伴读、手工制作、体育活动等课程。同时,活动积极链接资源,邀请镇政府相关行业人员开展道路安全、卫生健康、防溺水知识宣讲,举办心理健康辅导等专题讲座。兴隆街中学送来了篮球、足球、羽毛球、象棋、跳绳等,让孩子们尽情释放活力。

石门县的“小门生”在科创实验中眼含光芒,澧县乡村孩子的画作挂上美术馆展墙,桃源县简家溪村的留守儿童在“暑期加油站”展露笑颜……在常德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多姿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将暑期变为未成年人综合素养的“增值期”、安全意识的“强化期”、心灵关爱的“深化期”,在沅澧大地上持续书写着守护未来的动人篇章。


终审:李念穗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李念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