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流聚大爱 文明润沅澧——常德市2025年一季度“致敬城市文明守护者”典型人物群像素描
自2024年2月起,市委宣传部与市文明办共同开展“致敬城市文明守护者”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
近日,2025年一季度的60位典型人物名单揭晓,覆盖环卫工人、园林绿化工人、建筑工人、物业员工、热心居民、司机六个类别。当礼遇与敬意交织,“文明”的理念已在常德的大街小巷落地生根。
尘埃与绿荫间的无言坚守
城市的洁净与葱茏,总始于那些俯身大地的身影。
在市城区月亮大道湘雅常德医院路段,这个曾被称为“清扫重灾区”的角落,61岁的环卫工人李爱华日复一日地挥动着扫帚。面对路人抛掷的杂物,她以一次次俯身拾捡与温和劝阻,让人们把抱怨渐渐地化为理解,直至主动地配合。
几公里外,园林绿化工人郑慧云的指尖正拂过滨湖公园草木的叶片。二十年如一日,她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精益求精的匠心,注入城市里这片生机勃勃的“绿锦”。
严寒是另一种试炼。当风雪笼罩常德,常德市环卫处城东环卫所员工柳云伟的棉衣被冰霜浸透,冻得通红的双手紧握铁锹,在积雪中奋力铲出一条蜿蜒却坚实的安全通道。而园林绿化工作者黄国超,则和同事们在覆冰的枝丫间穿梭,抢救被积雪压弯的珍贵苗木。
他们身后,一群建筑工人正垒砌城市生长的年轮。有的在百米高空与钢筋共舞,汗珠滴落,融入城市拔节的筋骨;有的忙着识图放线,确保每一块砖都砌得稳稳当当。
在尘埃飞扬处与绿荫掩映下,那些冻红皲裂的手、风雨中佝偻的背、专注于毫厘之间的眼,无声却有力地支撑起文明的高度。
车轮与楼宇中的温情半径
文明不仅是静态的风景,更是流动的温度。
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出租车司机刘祝兵践行着“桃花源式待客之道”——免费接送孤寡老人,及时归还乘客失物,让车厢成为常德人诚信与温暖的微型流动站台。常德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3路公交车驾驶员何杰则以精准的启停技术,将每一次颠簸消弭于无形,让曾饱受晕车之苦的老人由衷赞叹:“坐她的车,心定身稳。”
这份暖流,同样在社区的楼宇间汩汩流淌,接力传递。去年冬天风雪突袭,常德市经万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职员刘小漫加入“破冰突击队”奋战36小时。她首创“阶梯式除雪法”,为12个单元门铺设防滑麻袋320条;推行“物资代购+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累计为87户家庭运送生活物资2.3吨。去年的国庆假期,常德河街迎来客流高峰,刘小漫日均行走三万步疏导人流,创新“双色引导法”化解停车困局。
从车轮滚动的方向到楼道深处的叩门声,这些服务者用心丈量着温情的半径。常德着力打造的“15分钟养老生活圈”,物业与社区工作者正是其中最坚韧的纽带。正如市城区穿紫河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所言:“让养老变成‘一碗汤的距离’,汤从家里端到老人手中还温热,就是我们的成功。”这份贴心,是文明最可感的温度。
街巷烟火里的温暖守望
城市文明的深厚根系,深植于邻里守望的寻常烟火之中。
武陵区穿紫河街道朝阳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丝弦悠扬,歌声悦耳。69岁的社区“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站站长何泽辉,已在此精心组织“乐龄课堂”志愿服务活动近三年,让动人的旋律取代了麻将的喧嚣,串起居民们的情感纽带。
在鼎城区郭家铺街道三滴水社区,热心居民杨垒正挽着独居老人去做体检。此前,她还带领居民们挥汗如雨,将一处卫生死角彻底清理整治。当“垃圾角蝶变小花园”的照片刷屏社区群时,她收获的不仅是满屏的点赞,更是居民心中环保意识的悄然萌发与生长。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柳叶湖街道白石社区居民薛国华是出了名的热心肠。邻居周大爷的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上诸多不便。薛国华便定期上门看望他,帮忙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有一次,周大爷突发疾病,导致行动困难。薛国华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并全程陪同就医,忙前忙后,直到周大爷的子女赶来。
这些“致敬城市文明守护者”典型人物,是守护城市文明的典范,更是无数平凡奉献者的缩影。
这些俯身的背影、专注的双手、传递的暖意,以点滴之力汇聚成河,在无声奔涌中润泽出常德文明常青的动人底色,共同托举起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荣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