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白领当农人 这个常德伢子让种田成了“香饽饽”
5月1日清晨6点半,鼎城区谢家铺镇的田野还笼罩在薄雾中,陈帅宇已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秧田。“秧盘间距要控制在25厘米,这样根系才能舒展!”他弯腰拨开一簇秧苗,声音格外洪亮。这位刚刚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的青年,正用沾满泥土的手,在广袤稻海里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兴农答卷。
抉择:从“金饭碗”到“泥饭碗”
2016年夏天,大学毕业的陈帅宇面临人生抉择:是接受外企高薪offer,还是回家乡种田?父亲陈运秋至今记得儿子在家庭会议上的“倔强”表态:“农村需要年轻人,我想用科技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老路子。”
为说服家人,陈帅宇带着父亲南下考察现代农业。在广东东莞的试验田里,陈运秋第一次见到植保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划出银色弧线,那一刻,他终于理解了儿子的“痴心”。
创业初期,陈帅宇面对的是不绝于耳的质疑声。“毛头小子能种好田?”顶着村民的议论,陈帅宇闷头承包了300亩地。为了种好优质稻,他连续20天凌晨4点下田记录秧苗长势;突降暴雨,他连夜抢修排水泵,浑身湿透仍紧握扳手。当陈帅宇的首批优质稻亩产突破700公斤时,村里的“老把式”主动向他递来了合作社入社申请。
创新:稻田长出“科技芯”
在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大棚里,陈帅宇轻点手机,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立即生成灌溉方案。“以前巡田靠脚,现在靠‘数据说话’。”他如数家珍地展示公司引进的“种田黑科技”: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每天能完成60亩作业,物联网虫情测报灯替代了人工捉虫,烘干中心的智能控制系统让稻谷含水率误差不超过0.5%。
2023年早稻扬花期,连续阴雨让农户们愁眉不展。陈帅宇带着社员启动应急方案——用无人机群喷洒保花剂。秋收时,合作社的稻田亩产逆势增长15%,社员彭正大捧着金灿灿的谷粒感慨:“上了高科技,这种田就是不一样!”
担当:一粒米里的共富经
插秧季,湖南亿泽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仓库前总排着长队。农户们不仅能低价换购种子、化肥,还能“赊账”使用农机服务。“签个约就能获得垫资,收粮再结算。”陈帅宇的“六统一”模式让周边5600多户农户告别“单打独斗”。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机服务、平价农资、网络销售等,累计为12430个社员农户节本增收超3000万元。
“去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港中坪考察时,特意问了我们的早稻做什么用,我说用来制作常德米粉。”陈帅宇介绍,为了实现“好稻产好米、好米造好粉”的目标,做强常德米粉这一特色产业,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鑫三香常德米粉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早籼稻种植基地合作协议,成立了常德米粉原料种植基地、实验基地及加工基地。今年,常德米粉原料种植基地将试种500亩至1000亩适用于制作常德米粉的早籼稻,“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早稻用途,我们就要种出更好的米粉专用稻!”他弯腰抓起一把泥土,黝黑的脸上泛起笑容。
暮色渐浓,湖南亿泽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的灯已亮起。陈帅宇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目标:建设万吨级冷链仓储、稻米油深加工生产线……这个把青春融入土地的年轻人,始终记得10年前那个返乡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他听见沃野之下蓬勃的脉动。那是大地的召唤,更是新时代“新农人”的使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