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春天的希望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3-14 08:35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杨荣国 孙芳 汪新宇

人勤春来早。

日前,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旋耕机轰鸣作业,不断翻出新鲜泥土。洞庭湖平原已经进入了稻田翻耕和早稻育秧的最好时机,沅澧大地处处洋溢着播种希望的喜悦。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洞庭粮仓”的定位和责任,全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884.3万多亩,粮食总产量383.7万吨,面积和产量连续21年居全省第一。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动力在政策。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各级政策,因地制宜出台举措,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不竭动力。2011年开始,我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农田进行田块整治,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建成高标准农田500多万亩,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我市大力推行的“数字式”高效田,引进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农业自动气象监测站、灌溉用水计量监测控制系统、远程泵房自动化系统及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了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阀门精准为农田“补水”。种粮大户只要在手机或电脑上启动灌溉程序,水就源源不断流进田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我市充分发挥洞庭之滨的地理优势,将推广高档优质稻、调优稻米品质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优良品种、生产基地、企业加工“三个轮子”扣齿连动,着力打造“常德香米”品牌,走出粮食安全新“稻”路。

2024年,全市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10万亩,其中,低镉品种推广种植35.2万亩,形成了农户愿种、企业愿收、居民愿买的大好局面,进一步推动了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推进水稻生产实现好地用好种、好种产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卖好价。

农业生产,人才先行。近年来,我市坚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仅2024年,全市就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53期,共培训2730人,为全市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

未来,我们相信,有了科技和人才的加持,沅澧大地的金秋稻熟图景将更加壮丽。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