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留守村庄,谁让我老有所依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4-11-09 09:39 来源:常德晚报 作者:郑 彦

  前不久,在上海工作的陈先生因为连续三个星期打家里电话没人接听,回到嘉兴老家后,竟发现父亲意外死亡,而瘫痪在床的母亲也因无人照料痛苦地结束了生命历程。此事一经报道引起舆论哗然,空巢老人离世多日才被人发现的事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而由此引出的空巢老人安全问题和孤独生活状态引起社会关注与讨论。据了解,我市老年人中70%是农村老人,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寂静村庄的空巢老人超过了50%。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响下,农村留守老人承受了更多时代转型之痛。

  数据 七成老人在农村

  我市老龄人口有115万人,占总人口的18%,老龄化程度全省最高。

  农村老人占老年人70%,约80万人;其中空巢老人占50%以上。以汉寿县某村为例,180个60岁以上的老人中,“空巢”的就有103人。

  农村高龄老人(80岁以上)约占老年人总数10%,达到12万人左右;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人比例20%。

  当前,90%以上农村老人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形式,村级(社区)集中养老、机构养老比例只占3%。

  (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只要有一项指标完成“有些困难”,视为半失能;只要有一项指标“做不了”,视为完全失能)

  现状 日渐老去的村庄

  2013年,湖南文理学院教授、湖南省农村居民社会化发展研究基地专家黄向阳带领他的学生,行走于湘鄂边境的湖南石门、湖北鹤峰、桑植,对大山深处的乡村进行了调研走访。他们发现,农村正在越来越“老”,由于青壮年基本在外打工,很多村庄难得看到年轻人的身影,60岁到70岁以内的留守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以石门县雁池乡为例,我们走访的48个家庭152口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超过30个。”

  雁池乡地处石门县西北部,距县城80公里,算是较为偏远的一个乡,当地特色产业为柑桔、茶叶、烤烟。据黄向阳调查,与很多偏远乡镇一样,雁池乡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劳务输出。

  在农村向城市源源不断输出的劳动力中,根据年龄段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60后70后、尤其40岁以上的,是想趁年轻时多赚钱,将来好回农村养老;而绝大部分80后们外出务工的目的就是进城;90后脱离农村的意识更明显,根本不认为自己将来会生活在农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村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直到寂寞的老人与他们所驻守的山村一起终结于时间。

  2012年,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10年前有360万个,到2012年只剩270万个,“每一天消失80~100个村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也提到过一组数据: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的行政村数量,由于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从100多万个锐减到64万多个。

  “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最后一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过世后,老龄化问题就会转移到城镇,城镇老龄化现象会更加严重。农村将来城镇化了,分散在各个偏僻角落的家庭就会消失,老年人集中居住起来后,也便于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推行。”黄向阳说,伴随村庄一起衰落的,还有建构其上的家庭关系、传统文化等。

  “父母在,不远游”已经成为古书里描述的温情景象,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为了帮子女或子女的孩子圆城市梦,老人们愿意牺牲自己的晚年。在雁池乡,40岁的黄朝阳和妻子张红霞在广州打工十多年,每年春节挤火车回家和父母、女儿团聚。家里有五亩水田、十来亩山地,两位老人还养着一头牛、七八头猪,一年四季也难得有休息的时候,当张红霞提出把两个女儿带到广州去时,两位老人极力反对。他们说,再忙再累也愿意带两个小孙女,因为“只要听到小孩吵吵闹闹的声音,心里就高兴”。

  “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很希望儿女在身边照料,享受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如果子女不外出打工,家里就没有钱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黄向阳介绍,除开建房娶妻,普通农村家庭最大的开销是教育支出。尽管在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学费并不高,但附加的隐性成本却很高,寄宿费和生活费就是重要一项。

  农村地区因为生源问题很多学校合并或者撤销,学生家里距离学校远,又没有校车接送,从小就开始寄宿。雁池中心学校的几位留守儿童说,学校要上早晚自习,他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寄宿,刚开始时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早上起来来不及洗脸刷牙就往操场上跑,等到中午才有时间洗脸刷牙。有的爷爷奶奶实在不放心,就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这样一来,开销加大。

  黄向阳说,在他走访的山区,条件稍好的家庭都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因为那里的教育资源更优质,孩子将来考重点大学的几率更大;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读书,一方到县城陪读,一方则抓紧挣钱。

  “他们还是希望下一代能通过读书走出农村。”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