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我市121起农资违法违规案件被严查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4-10-11 10:10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姚懿容

  连日来,市农业部门对油菜生产所需农资进行了执法检查。据了解,根据农资产品销售、农业生产季节等情况,全市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今年已开展了2次农资打假大行动。3至5月全市开展了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重点查处打击假劣种子、不合格肥料;6至9月开展了农资打假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重点查处高毒及禁用农药、假劣种子等;从本月起至12月将开展第3次农资打假大行动,即农资打假保冬季农业生产行动,重点查处假劣油菜种子、钾肥、硼肥等。1至9月,全市共查处121起农资违法违规案件,其中,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42起、种子48起、化肥31起。

  在执法过程中,我市加大抽检及案件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农业部门已抽检农资500批次,其中,种子合格率约98%,农药合格率约90%,肥料合格率约95%。在市场检查中,农业部门发现西湖三农植保服务中心销售假钾肥。“其产品包装假冒‘中化’牌钾肥,经检测,该产品实际有效养分含量仅8.9%,而正规产品的有效养分含量为60%。”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队长蹇斯炎告诉记者,农业部门及时对该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追溯其进货来源,尽量追回已销售产品。今年春耕时节,临澧县农业部门接到柏枝乡一朱姓农民的投诉,称所购买的种子发芽率很低。农业部门到田间抽检发现,其发芽率仅为38%,随即依法对该农资经销商进行了立案查处,由该经销商免费为农户进行了补种。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随着一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今年,农资监管已渐渐从经营门店销售环节转向农资使用环节,监管到了田间地头。7月,我市对70家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结果显示,有2%的农药中添加了其它成分。“专业合作社安全购药意识强,但在如何购买到安全放心药方面,农业部门还需加大对其进行指导培训,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蹇斯炎介绍说。新型农资使用主体主要是从生产企业和较大的农资批发商直接采购农资,这将导致中间代理商销售量减少,部分基层零售商淘汰转行。“农资监管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就要调整职能部门监管重点,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实行从监管重流通环节向使用环节转变,把住农资产品入市关口和使用关口。”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