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从忧居到乐居——探访常德市棚户区改造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4-07-05 00:3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韩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寄托了老百姓对“居者有其屋”的期望。中国还有句“安居乐业”的古话,良好的居住环境让人休憩、安心,才能有激情去敬业、乐业。

  从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出发,解决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困难是社会和谐的基础。2010年,市政府成立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2011年,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列为我市重点民生工程;去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启动“三改四化”建设,“棚改”让棚户区居民实现从忧居到优居进而乐居的幸福蜕变。

  6月的清晨,翠竹绿树簇拥的小区中心花园,三五个老邻居坐在石凳上拉家常。71岁的白桂秀见记者将镜头对准他们的新居,指了指花园后的大红对联,念道:“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这就是我们的福气。”

  此“宝地”是原常德县灯泡厂的棚改小区,是西城区首个“棚改”项目的一期工程,一派江南小居的建筑风格。白桂秀是灯泡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在此生活了30年,回想起前年“棚改”前的状况,直言“做梦都没有想到生活可以这么舒适”。曾经,他们一家五口人“蜗居”在30多平方米的危房内,1961年修建的筒子楼,房子已经倾斜,楼板摇摇欲坠,下雨天下水道倒灌,居民们捂着鼻子排队上公厕,夏天蚊虫嗡嗡叫……

  改变居住环境是这里171户居民多年的盼望。3年前,得知国家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大家伙提交了要求“棚改”的报告。去年2月,6栋崭新的棚改房在原址拔地而起交付使用,室外园林绿化、道路、水电、煤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以房换房,多出的面积,政府还有补贴。”熊新樵算得清,他花了1万元的退休工资,房屋从之前的39平方米换成了57平方米。  

  市城投集团旗下的天源住房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批回迁安置的“棚改”居民对房子设计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看房选房时,有的老人高兴得热泪盈眶。该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并探索构建住宅小区模式的公共化和服务化功能体系,建造“活性居住公园”,预计2015年全面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正紧锣密鼓建设的市城区葫芦口联片区“棚改”项目,将成为我市“棚改”工程代表作。葫芦口项目东至武陵大道、西至朝阳路、南临沅安路、北接建设路,包括新村、一水厂、光明巷三个区域,涉及“棚改”户1581户,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4亿元。根据所处位置的特殊性,葫芦口联片区将对大西门、小西门等4个出入口进行新建和改造,敞开护城河、修复矮城墙,恢复片区地理原貌的记忆,对窨子屋、碉堡等历史建筑进行重新创作和保留,对街、巷、院的传统生活模式进行保存与放大,对常德丝弦、花鼓戏及老字号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将这一区域打造成“老常德”特色浓郁的文化旅游景点,构建一个融合高端居住、绿色办公、现代商务、文化休闲、艺术体验等综合性的“城市大客厅”。

  “经过摸底,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达15万户,其中市城区7万户,坚持整体搬迁、维修完善、自筹共建和兴建公共设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棚户区改造,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启动“棚改”项目123个,解决了2.9万居民的居住困难,预计2017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市房管局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