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水之城 —— 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综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4-07-02 10:38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武大为 实习生 王伊敏

  水,在过去的岁月里,常德人谈之色变。身在水窝子里的常德人几千年来深受水患之害。

  防不如用,如何用好、用活常德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水资源,成为常德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课题和完美实践。

  “水安、水净、水流、水亲、水游、水城”,围绕这12个字,2013年,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八大工程整体规划相继上马:雨污分流、截污清淤、防洪排渍排涝、水生态环境治理、江河湖连通、沿岸景观建设、滨水交通及慢行系统建设、城市供水一体化。一个桃花源里的水之城在每一个常德市民的脑海里都有了一张可憧憬的蓝图。

  “统筹规划、两型示范、市场运作、效果显著”,按照这样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建设桃花源里的城市战略,综合治理城区水系生态环境,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全力打造全民亲水玩水空间。同时,通过实施城市经营战略,将治理与景观建设和城市综合开发相结合,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市委、市政府一声令下,全力推进。

  然而,全面改善地上、地下管网的水格局,何其难?江北城区排水管网约397.26公里,其中污水管网约165.26公里,雨水管网约232公里,在管网检测阶段发现,雨污混接现象严重,城区基本丧失雨污分流能力,管道错位、脱节、破裂、渗漏、淤塞,总缺陷率达到12%,疏通解决好城市的内脏问题首当其冲。仅地下雨水管网的完善就达到了51公里。

  临水而居,首要的是安全洁净,水安便是用原生态的水系治理,在不影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调蓄容积,尽量减少硬化面积,把集中式排水系统尽可能用分散式、开放式排水渠道和调蓄空间来替代,创造具有水城特色的、安全生态的滨水环境;水净便是将泵站变成城市的肾脏,通过增加生态滤池等生态处理方式处理初期雨水及不明污水,通过调蓄功能及运行工艺的变革,将泵站系统由污染源变为清洁水源。在新建城区严格建设分流制系统,在已建城区则逐步进行管网普查并整改。同时,利用人工生态湿地解决城郊地区的农业及其他面源污染,河流断面及流线设计优化水系生态环境,人工岛屿及浅水区为动植物提供生态空间。

  为此,江北城区将新建6座污水泵站,改建或新建15座雨水泵站。主要对调蓄池进行分格,确保雨水、污水在调蓄池内分隔开,确保江南主要水系水质,提升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为使穿紫河全线水质明显改善,今年10月沿线建设的8个机埠将基本投入运行。目前船码头已竣工建设,夏家垱机埠8月完成建设,柏子园机埠10月完成建设,栗家垱、杨武垱、楠竹山、余家垱已经开工,10月基本运行。尼古桥8月开工,预计年底完成建设,岩坪等也将陆续完成前期工作。

  城区水系生态体系的治理和建设将为市民打造临水而居的优质生活,并创造新的商机,发展与水相结合的城市。水流、水亲、水游进而达到水城,这就是提高城市的生活品位。

  创建3条蓝绿环线,进行江河湖连通工程,实现外环水系、穿紫河水系以及护城河水系连接,打通城市血脉,让水流动起来,山、水、城奏响美妙之音。打造自然亲水的生态河岸景观,逐步将硬质驳岸改为软质生态驳岸,大量采用缓坡及水生植物,加强水系自净能力,将各类市政公共设施与亲水水景紧密结合。同时,根据常德本土历史地貌风貌,因地制宜地打造同时兼具历史运营和现代气息的怡人景观。

  实现所有水系沿线通畅、安全的自行车及步行交通。建立水改交通系统,如渐河至花山河、沾天湖外环水系,渐河至穿紫河、柳叶湖至穿紫河等,目前对河流沿线不符合行船要求的桥梁及道路正在进行适当改造,根据各水系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行驶不同船只,为人们提供更多亲水休闲的选择,优化人居环境,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三级航道交通系统,即大型机动船舶、小型机动船舶及人力游艇系统。内环水系沿岸总计建设57座各类休闲活动广场、12座运动场及两座天然游泳场。

  引水入城,让水系重新回归城市,让流动的水讲述古城故事,恢复历史的河流及街巷的记忆,凸显水的历史文化主题。以人为本,增强独特的历史文化品位,打造生态的山水桥城,依山傍水,一桥一景,彼时的常德昼时有如世外桃源,入夜便是梦里水乡。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