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万个来电背后的民生温度——常德人社12333热线服务效能调查
“您好,常德人社12333,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11月10日上午9时,常德12345热线大厅里,话务员汪玲玲接起当天第10通来电,声音温和而清晰。
电话那头,一位女士急促地说:“我养老金认证失败了,就我一个人住,孩子都在外地,怎么办啊?”
“阿姨您别急,我们可以试试‘刷脸’认证。”汪玲玲轻声安抚,认证的流程已在她脑中清晰浮现,“我说一步,您跟着操作一步,好吗……”
这间忙碌的大厅,是人社12333热线在2021年底归并至常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后的新家,也是无数市民寻求帮助的第一站。
方寸之间的温度:
守护每一份民生期盼
“12333热线负责面向社会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等服务,并在线受理人社系统行风投诉举报、意见建议及社保基金监督举报等。”常德市人社政策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熊薇介绍,常德人社12333热线与12345便民热线实行双号并行,为市民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
近年来,热线咨询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2年以前,热线年均电话量不超过5万个,而近4年累计达39.47万个。两路热线实行双号并行后,人工接通率大幅提升,全年接通率保持在97%以上,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6%。
数字背后,是市民日益增长的信任,也是民生关切的集中体现。据统计,热线咨询热点集中在社保参保缴费、劳动者维权、养老金发放等民生领域,每一个问题都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作为日均接听58通咨询电话的话务员,陈爱娣深知,她的工作不仅是解答问题,更是传递温度。“市民情绪激动时,我会用话术对其进行安抚,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在她看来,优秀的话务员需具备三种能力:专业与学习能力,能快速掌握并准确解读复杂、动态的政策;沟通与执行能力,能共情倾听,从杂乱叙述中提炼核心诉求;多任务处理能力,能边听边记边查,高效解决问题。
“我们承担的是协调责任,目标是让市民少跑腿、好办事。”陈爱娣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价值。她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市民在线上平台办理省外社保关系转移时审核失败,后经热线平台记录、协调,最终顺利办结。“当我们通过电话成功为市民解决难题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这份责任,在特殊时刻更显珍贵。2024年初,一场大雪突袭常德,公共交通停摆。天色未亮,话务员夏旖临和罗维徒步3小时,踏着积雪从家奔赴岗位。“那天话务量大,很多老人担心养老金发放,也有市民咨询大雪期间的劳动权益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安心的答复。”夏旖临回忆道。
系统背后的效率:
构建“即接即办”响应生态
作为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12333不仅是政策落地的“传播器”,也是社情民意的“传感器”。面对日益增长的来电量与复杂咨询,如何确保答复权威、响应及时?
市人社政策咨询服务中心构建起“知识库+闭环管理+跨机构协同”的工作机制,为服务质量保驾护航。
动态更新的知识库是热线的“智慧大脑”。中心持续更新人社政策法规知识库,开展常态化学习,确保话务员“有据可依”。“重大政策出台时,我们会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培训。”熊薇举例说,“比如2024年9月延退政策出台后,我们立即邀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授课,统一答复口径,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全流程闭环管理是热线的“质量防线”。热线建立“接听—登记、转办—回访—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服务持续优化。
跨机构协同是热线的“强力后盾”。针对疑难问题,中心建立高效沟通机制,与人社系统各机构、科室建有工作群,话务员遇到难题可随时与业务骨干连线,实现“即接即办”,解决了过去工单流转耗时长的问题;对于更复杂的问题,则启动联席会议联合处理。此外,中心还整合人社网站与公众号等线上渠道,为市民提供全方位人工在线解答服务。
这套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展现出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2025年9月19日,市民陈先生拨打12333热线,反映常德某公司拖欠工资。话务员接听登记后,通过跨机构协同机制,迅速将工单转办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该院工作人员当天便启动处理程序,联系公司负责人周某核实情况,并督促其尽快解决。9月22日,经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上门协调,双方就拖欠工资金额达成一致,公司现场向陈先生支付了1900元工资。“工作人员‘即接即办’,仅用3天就帮我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陈先生满意地说。
热线之上的价值:
从话务解答到服务延伸
“我在抖音上看到别的地方提前发放养老金了,常德为什么不提前发?”“我听说外地有知青补贴,为什么常德没有?”……这些话务员常被问及的问题,折射出热线工作的另一面。
熊薇坦言,当前一大挑战,是部分市民诉求与政策张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与市民需求的动态变化性、政策的统一性与个案的特殊性。
面对挑战,市人社政策咨询服务中心正积极破局:深化数据应用,通过与12345等平台高效协同、资源整合,共同编织一张覆盖更广、效能更高的民生服务保障网,实现人社业务全量数据可查、可分析、可利用,为热线服务赋能;加强人员培训,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帮助新入职话务员快速掌握政策和沟通技巧;拓展服务范围,加强与各业务系统的集成贯通,逐步将网上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12333电话办理范围,逐步开通社保卡临时挂失和信息变更、在线预约、备案登记等业务,实现从“咨询”到“办理”的跨越;探索智能服务,利用大数据精准服务特定人群,通过短信、语音、邮件等主动推送政策文件、办事提醒与结果反馈信息。
12333热线是连接群众和人社部门的桥梁。而这座桥梁的守护者们,正用专业与热情,让政策落地更有温度,让民生服务更具质感,也让每一次咨询都得到及时回应——这就是公共服务最美的样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