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农科院打造水稻增产增效新标杆
7月19日,常德市农学会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来到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简称“市农科院”),对“中安早35”施用宜施壮水稻缓控释肥效果进行田间测评。专家组一致认为:湖北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宜施壮水稻缓控释肥能提高水稻分蘖能力,增加有效穗,最终能提高水稻亩产9.8%—13.9%。
据介绍,宜施壮缓控释肥采用树脂包膜控释材料,基于包膜技术和受温因素,养分释放的快慢仅受包膜物理条件和土壤温度控制,不受土壤中微生物、酸碱度、水分含量、土壤种类、外在盐分浓度和灌溉水量影响,能实现养分精准释放,使养分的释放周期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周期相符,进一步调高养分利用率。该肥料属于长效控释肥,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同步,一次底肥施用,可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营养需求,前期控氮不旺长,后期长效不脱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施肥的人工成本。
对比试验在市农科院水稻科研基地进行,试验处理为宜施壮缓控释肥,即施用47%(N-P,O.-K,O=25-10-12)宜施壮水稻专用缓控释肥,面积3.6亩,重复2次,共7.2亩;试验对照为常规施肥,即选用51%(N-P,O-K,O=25-10-16)复合肥,面积3.6亩。试验品种为低镉早稻品种“中安早35”,播种日期为3月31日,5月1日移栽,7月19日成熟。处理田块水稻移栽前2天用宜施壮缓控释肥按照每亩40公斤施入,返青后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对照田块在水稻移栽前2天每亩施用51%复合肥20公斤,返青后每亩追施51%复合肥10公斤和尿素10公斤,孕穗期每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氯化钾15公斤。试验田块相互紧邻,土壤肥力一致,均无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危害情况。专家组对试验情况进行了质询,并按五点取样法,分别对试验田块进行了取样考种。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施用宜施壮缓控释肥的稻田实际亩产为607.6公斤、586.0公斤,对照为533.6公斤,每亩能提高产量9.8%—13.9%,有望实现双季亩纯收入1000元的目标,充分展现了“品种+专用肥”配套技术的增产潜力。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施用宜施壮水稻缓控释肥后水稻长势均衡,后期不脱肥,穗大粒多、籽粒饱满,达到了“叶青籽黄”的理想状态。该配方在减少基肥用量5.66%的情况下仍显著增产,真正实现了“控肥增效”,后续将扩大示范规模进一步验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