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少年在常德博物馆“变身”战国小工匠
湖南为什么盛产铜镜呢?源于当时楚国的强大,更是因为楚国境内丰富的铜矿资源......7月12日上午,常德博物馆举办“墟中觅史·以铜为鉴”——战国楚式铜镜创意制作活动。30名青少年在社教员指导下,亲手体验了复原战国铜镜模型的全过程,将静态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文化实践。
活动现场
活动由常德博物馆社教员全程指导。社教员首先系统介绍了铜镜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由来、作用、文化内涵及其工艺特点,并重点结合常德博物馆馆藏的相关铜镜文物图片和信息,向青少年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其纹饰特点与历史价值,为动手环节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知识讲解结束后,活动进入创意制作环节。社教员详细演示并讲解了铜镜模型制作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包括如何安全拆解零件、进行精准组装、牢固粘贴部件以及为纹饰上色还原古韵等。在志愿者有序分发制作工具包后,青少年们迅速投入实践。现场气氛专注,参与者们或凝神拆解部件,或小心翼翼进行拼合,或细致地为纹路涂抹色彩,亲身感受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活动尾声,社教员向参与者们布置了一项延伸探索任务:在常德博物馆展厅内寻找真实的馆藏铜镜,仔细观察其细节,并尝试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一环节旨在引导青少年将亲手制作的体验与展厅中的真实文物建立联系,进一步深化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知。
参与活动的三年级学生孙畅在制作间隙分享了他的感受:“每次博物馆发布活动报名信息,我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帮我报名。我已经参加过很多次周末活动了,觉得在这里度过周末非常有意义,也很好玩。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认识新朋友。”
常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博物馆拓展教育功能、活化馆藏资源的一次具体实践。通过“知识讲授+动手实践”的模式,让静态的文物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可参与的动态体验,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提升了其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未来,博物馆将继续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搭建青少年亲近历史、感知文化的桥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