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千余农技干部战“旱魔”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3-08-11 09:57 来源:红网常德 作者:通讯员 罗元峰

  8月8日,笔者从市农业局获悉,自6月以来,全市当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74.2万亩、成灾99.14万亩、绝收26.77万亩,受旱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棉花、蔬菜、柑橘、茶叶等为主。旱情出现后,全市农业部门积极行动、扎实工作,共派出1070多名农技干部奋战在抗旱一线,切实抓好抗旱补损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抗旱减灾工作,市农业局先后4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抗旱工作,根据旱情进一步加重的趋势,8月7日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当前和后段抗旱补损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要求当前全市农业系统一切以抗旱救灾为重,集中所有力量搞好抗旱补损工作。近来,市农业局局长黄云新等局领导一心扑在抗旱工作上,经常下到受灾一线进行现场察看、指导抗旱救灾。桃源县、汉寿县农业局均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抗旱救灾工作方案,取消了双休日,并积极发动全员参与,所有农技人员下村组了解灾情,帮助农民抗旱。

  二是抓好旱情监测。全市农业系统启动了旱情日报制,各地均明确了专人组织调度农业旱灾发生情况,及时掌握旱情发生发展动态,并认真做好灾害分布和各地抗旱所采取的措施等的了解,深入开展灾害影响分析等。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等部门联系衔接,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三是搞好抗旱指导。市农业局根据旱情发展,适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全市农作物抗旱补损技术意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短信等进行发布,及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工会主席童宗祥8月5日做客常德电台行风热线,介绍了当前全市的干旱情况,回答了听众就干旱提出的问题,并讲解了全市农作物抗旱补损的一些技术措施等。鼎城区农业局结合抗旱编写了棉花等作物抗旱培管技术、抗旱保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农作物抗旱保生产技术措施、秋玉米高产栽培、晚稻培管和病虫防治等技术资料,为防灾减灾和抗灾补损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同时,由局班子成员带队,组织100多名技术人员分成8个抗灾补损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乡镇(场)开展旱情、苗情、墒情和病虫调查,临田进行分类指导。汉寿县农业局编印抗灾补损栽培技术意见2.5万份,分发到全县受灾的村、组和农户手中。石门县农业局下发了农作物抗旱技术意见、安排小分队下乡进行抗旱技术指导,该县三圣乡各村自发成立“农民防汛抗旱服务队”组织抽水机、潜水泵等抗旱设备,义务抽水抗旱300多亩。

  四是做好病虫防治。尽管高温干旱不利于病害发生,但高温天气可加快虫害发育,而缺水防治较困难、影响防治效果。为此,市农业局植保站加强病虫监测,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做好水稻、棉花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抓好高温热害预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等病虫高温干旱情况下的防治技术宣传与指导工作。鼎城区农业局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指导农民搞好一季稻和晚稻、棉花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五是加大保障力度。全市农业执法人员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力度,严防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物价等坑农害农现象发生。汉寿县农业局组织调运种子种苗、化肥、抗旱剂等物质300多吨,免费发放给受灾农户,并积极搞好农作物补损物质的余缺调剂。桃源县农业局投入10多万元在枫树乡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修建抗旱水井2个,保障了水稻标准园区水稻灌溉。同时,整合粮食产能项目,投入20多万元在漆河镇汉公庙村修建了一座抗旱机埠,有效地保障了1000多亩水田的灌溉。汉寿县农业局计划旱情缓解后创办秋大豆、秋荞麦、油菜、蔬菜改种补损示范点,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改种粮食、蔬菜等作物。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