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应急排水边沟助力汛期排水
连日来,常德市普降大雨。6月29日,记者在市城区朗州路与紫菱路交会处看到,大雨中,市海绵中心及市政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路边一字排开的应急排水边沟排水效果进行现场检验。经检验发现,该区域路面积水快速流入边沟后进入道路排水主管,约15分钟,路面积水就可完全消退。
汛期,路边应急排水边沟在城市排水防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介绍,市海绵中心在日常排水防涝应急处理时发现,强降雨时常规设计的道路雨水口极易被随水流汇集到雨水口的落叶及垃圾杂物堵塞,若清理不及时,道路雨水就无法及时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造成路面雨水顺着路面低洼处汇集,形成道路积水内涝点,影响市民出行及城市交通。
为妥善解决好此类问题,市海绵中心从今年6月开始,试点在市城区道路低洼易积水区配套建设了由5组铸铁雨水口组合而成的应急排水边沟。新的应急排水边沟将原雨水口与检查井之间DN200—300雨水连接支管增大为DN500,同时雨水井内增设沉泥池,有效防止雨水中夹带的泥沙淤堵管网。
“原来的一处雨水收集口最多有两组雨水口盖板,现在增加至5至6组,加长了雨水收集口的长度、增大了收集雨水口的面积,经过改造后的铸铁盖板,过水能力不仅较原来的砼盖板强,还耐压易清理维护,可有效避免雨水口被落叶杂物堵塞引发路面积水的情况,确保以最快速度将路面雨水及时排走。”市海绵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应急排水边沟施工简便,建设成本低,维修维护方便,强降雨时,即使无人员值守,应急排水边沟也能以最高效率消纳路面积水,积水消退时间将大大缩短,真正实现“小投资解决问题”。
目前,该中心已在紫菱路、朗州路口东侧及常德大道、紫东酒店路段试点改造建设了4处排水边沟。下一步,该中心将在市江北城区低洼积水隐患点逐步推广此做法,从根本上解决部分低洼易积水点内涝问题。
终审:宋 雪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