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4/8 15:48:07
您的位置: 首页 >2021答卷>乡村振兴>详细内容

常德市2021年1-9月份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

分享到:
2021-10-21 11:23 来源:常德市乡村振兴局 【打印】 【字体:

今年以来,常德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和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到思想不懈怠、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大宣传大总结,激励斗志。按照由下至上、层层把关的原则,做好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推荐工作。全市共有6名个人、4个集体受到全国表彰,有79名个人、46个集体受到全省表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征集编写《我的脱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回顾脱贫成果、回望扶贫历程中,凝聚信心和力量。

紧盯防返贫防致贫,搞好监测。坚持“网格化摸排、联动化预警、清单化核查、高效化认定、精准化帮扶、动态化管理”,筑牢常德市监测帮扶体系。省监测帮扶平台运行后,针对监测对象纳入标准不明确、基层操作有难度的实际,率先全省摸索出了“十纳十不纳”监测评判标准,制定了帮扶手册。截止9月底,排查确定“三类”重点监测对象7290户1631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796户3683人、边缘易致贫户1593户414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901户 8490人,组织回头看回头帮,巩固成果。陕西洛南舆情事件发生后,以所有农户“三保障”是否达标为重点,第一时间部署全市脱贫质量“回头看回头帮”专项行动。市乡村振兴成立5个小组,分片负责、逐县督导。全市共摸排出500余个问题,并全部限期整改到位。特别是对机械套用收入标准导致个别农户住房安全仍有隐患等问题,进行专题调度,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成果。全天候动态监测。对返贫风险的监测管控,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按照“人找救助变为救助找人”的原则,建立起农户自主申请、干部走访排查、部门数据比对三条渠道,及时发现各类返贫致贫风险。干部走访一月一排查,部门信息一月一比对。按照“村入户核实、镇级审核、部门处理、县级审批、系统标注”程序,严格返贫致贫风险消除,并对风险点实行红、橙、黄“三色”预警管理,限时处理。截至目前,全市共监测到各类返贫致贫风险41203条,已化解40782条,有效筑起返贫致贫“防火墙”。全方位实施精准帮扶。对全市所有重点监测对象,组织市、县、乡村干部继续开展对象帮扶,定期上门摸排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收入和政策落实情况,并实施精准帮扶。持续大力推进“关键少数法”,狠抓各项政策落地。抓牢兜底保障工程,全市1-9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62亿元。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共发放学生资助金1.15亿元,惠及学生17.21万人次,建档立卡学生义务教育对象100%入学。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建档立卡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持续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将2822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纳入改造计划,目前已全部开工、竣工1848户。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十项保障措施,安置小区均实现“五有五通五化”,搬迁户都至少有一人就业、有土地流转收入、有1到2分菜地,有效提升了搬迁群众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持续实施产业就业帮扶提升工程,全面启动1000家乡村振兴车间建设计划,今年全市实现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4.27万人,比2020年净增2300人。为确保政策落实“无遗漏”,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5月份、9月份组织了两次专门督查。

着眼稳增收能致富,抓好“两业”。坚持把扶产业、帮就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性举措抓紧抓好。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振兴车间(就业帮扶车间)202家,开设公益岗位10567个,发放小额信贷6380.1万元,脱贫群众务工人数为14.141万人。同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做好兜底保障。抓主导产业稳产保供。全面启动六大优势千亿产业工程,打造粮食、畜禽、果蔬、油菜、茶叶、水产6大优势千亿产业集群发展。今年全市落实早稻面积275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总面积同比增长2.23万亩、产量增加5.38万吨。全市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252家,预计年新增存栏146.8万头,确保全市实现年末存栏任务310万头、出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油菜、蔬菜、水果、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稳居全省前列。抓经营主体壮大提质。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为截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融合发展水平。到目前止,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8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91家、市级龙头企业265家,上市企业3家,湖南股交所四板挂牌企业10家。拥有国家级星级农庄9家、省级80家,省级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9个、示范农庄12家。已建成家庭农场10293家、农民合作社7297家。抓品牌创建持续发力。持续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德品出湘”战略。“常德香米”“常德红茶”“常德甲鱼”“常德茶油”“常德米粉”等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或证明商标,全市“两品一标”有效数达到358个。在北上广深等城市举办“常德品牌•中国品质”常德品牌农业系列推介活动,累计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240份,签约金额210多亿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达54个,2021年4月在深圳举办常德•深圳农业项目招商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1个,金额共计15亿元。

创新“党建+”模式,优化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三治一体”,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特别是“党建+网络”模式,实现“人在网格找、事在网格办”,被中组部肯定、新华社推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全市择优选派“第一书记”1484名,结合本轮村两委班子换届,新调整党组织书记973人、占比43.01%。不断优化配强村两委班子,此次换届全市新调整村两委班子44.43%,调整后的平均年龄4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53.14%。全市还储备45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力量4323人,新增农民大学生1033名、新型职业农民1万多名。全面实施“新乡贤”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村顾问“归雁工程”。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所有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组织开展“十佳”评选,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立规矩、正民风、促公益”作用。如石门秀坪“橘乡夜话”、澧县牌楼“道德长廊”、鼎城草坪编修村志等,形成辛勤劳动之风、节约节俭之风、孝老爱亲之风,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面推行党支部委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四会管村”的同时,还积极发挥“四会四长”(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协会、乡贤参事会、社会风气监督会,河长、库长、路长、林长)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平安乡村”“无上访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等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津市市、石门县获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终审:李念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