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常德年鉴2022
P. 56
常德年鉴(2022)
口总额增长15%以上。 提升社保、医保基金整治成果。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供
优化营商环境。以“政府革命+科技创新”深化“放 养等救助水平。着力解决养老“床位”问题,力争纳入
管服”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发展居家、社
“证照分离”全覆盖,探索“一照通”改革,让市场主 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新增养老床位5400张
体准入更便捷。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 以上。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关心关爱残疾人、计生特困
网+监管”、信用监管和“三次告知”等柔性执法,让 家庭、农村留守人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保障
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推进政务服务标 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建设。
准化便利化,加强平台对接、系统集成、数据共享,让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当前,中小微企业 积极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着力解决“学位”
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一定把企业的痛点难点作为 问题,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市县城区中小学校
工作的切入点,把企业的“问题清单”作为政府的任务 建设,新增学位和园位3.3万个以上。深化教育评价改
清单,全力帮助企业纾困增效,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获 革,巩固“双减”成果。完成民办义务教育规模压减任
得感,让企业家受到更多的尊重,有更多的成就感、幸 务。持续提升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
福感! 合,支持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申办高职。
6.以推动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建设美丽常德。牢固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推动芙蓉学院转设。支持特殊教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 育、继续教育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强化优秀校
明建设,让沅澧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长和优秀教师培养激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学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打好蓝天、碧 心理关怀和校园安全管理。
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 推进健康常德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
号。强力整治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大气面源和噪 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和救治保障体系。落
声污染,努力消除重污染天气,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无疫社区(村)
率达到84.4%以上。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进化肥农 建设,积极推进疫苗接种,织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药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饮用水水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联体、医共体发展水
保护、黑臭水体整治、排污口管控,落实洞庭湖总磷控 平,加强分级诊疗、药品供应、医保DIP等制度建设,实
制与削减任务,确保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 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
89.1%以上。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 化建设,让医疗服务更加公平。着力解决医疗“床位”
切实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 问题,新增医疗床位800张以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床
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依法 位使用率达88%以上。推动中医药传承振兴发展。加强计
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查处力度。常态化落实长江“十 生优质服务,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规范发展托
年禁渔”,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 幼机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推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态廊道建设, 促进文化旅游繁荣。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
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扎实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 城市建设,支持都市文化旅游、生态康养旅游、乡村旅
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示范镇村创建工作。 游发展,提升桃花源、柳叶湖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旅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制定全市及重点领 游总收入达700亿元以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
域、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 衡化建设,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创新开展文化惠民
盲目发展,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改造,大 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和用好红色资源。
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矿山,鼓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全民
励企业提高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开展节约型 健身活动,办好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弘扬
机关创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时代新风,培育文明乡风。
7.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大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统 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做好统计、民宗、侨务、公共
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着力保 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地方志、档案、气象等工作。
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支持国防和军队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着力解决“岗位”问题,促 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事设施保护、人防
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 建设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加强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
业5.3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以上。 优抚对象服务管理,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 深化平安常德建设。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