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武陵棚改“一子激活全盘棋”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1-03-18 08:13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夏孟琦 武大为 通讯员 王敬原

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日前,在湖南省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中,武陵区因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获得表彰。

近年来,武陵区积极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机遇,以改善群众住房环境为出发点,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符合武陵实际的棚改新路子。2011年以来,全区共启动棚改项目128个,改造棚户区39521户,棚改工作绩效考核始终保持全市前列,棚改户数在市本级“一城四区”中位居榜首。

从“终端”到“综端”

奏出高效棚改乐章

一个棚改项目就是一个“终端”。武陵区探索推行“全员拆迁、精细拆迁、情感拆迁”的棚改模式,构建了区、乡街部门、社区、项目指挥部四级联动的“综端”,创造性地推动项目签约,实现了“终端”提质增效,奏出了高效的棚改乐章。

近年来,武陵区始终将棚改工作作为主责主业和招牌工作,高度重视、紧抓不放,推行区级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棚改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点评,牵头负责项目的调度、协调和稳定等工作;明确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棚改工作责任人,全程指导、参与项目实施,压实责任、量化考核;加大区直单位参与力度,协调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提供职能服务,协调公安、法院给予强有力的司法保障。2017年以来,武陵区委共选派近300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一线棚改工作;注重引进社会资本、遴选民营企业参与棚改工作,2016年至今民营企业作为前期业主单位参与的棚改项目已有27个;持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形成干部队伍熟悉政策,人民群众知晓政策,全区上下全员参与、全力支持棚改的浓厚氛围。

该区系统制定《武陵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流程》《武陵区棚改项目内办理产权注销、税费减免事宜的工作流程》《武陵区棚改项目内实施司法强制征收的工作流程》等制度,确保工作流程规范公开。各乡街结合实际,从前期宣传、入户调查、签约倒房、后续服务、矛盾化解等各个环节入手,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如“三加两磨 ”(即5加2、白加黑、晴加雨,磨破嘴皮子、磨穿鞋底子)、“零点突破”(即做工作做到凌晨以后签约)、“五长对话”“模拟征收”“集中签约”等方法,先后成功运作了建设桥一村、二村棚改、桃花源大桥北端片区、杨家巷二期、建民巷、城调队、原部粮机宿舍及周边等一批项目,并创下了2天签约超过90%的武陵棚改速度。

该区还始终坚持“用心用情抓征拆”,在全区全面开展区级领导解难在一线、党旗飘扬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职能部门服务在一线等系列活动,坚持定期回访,广泛收集棚改户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坚持全方位提供帮助,积极帮助拆迁对象寻找过渡用房,2011年起至今已协助办理契税减免手续近4000户,为拆迁户提供回购房、商品房集中购房、公寓楼住房和二手房房源选择、买药、联系学校、医院等,赢得理解支持;迄今已为3万余户居民安置了新居;坚持对老弱病残、强拆户等重点人群长期跟踪跟进,积极协调矛盾,确保大局稳定。

从“忧居”到“优居”

改出群众更高满意度

居者有其屋,是群众最基本的幸福追求。在棚户区改造中,武陵区把提质升级和完善配套有机结合,自加压力提高从“忧居”到“优居”的基准线,实现了“改造一片,激活一片”,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

真抓实干“出棚入楼”。在棚改工作中,武陵区坚持“公开公平、依法依规、同心同力、耐心耐烦”十六字方针,始终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一个政策宣传到底”,用心用情,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实事求是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切实改善群众住房环境。该区滨湖公园以南周边和河洑镇犀牛口社区原三大厂宿舍住户,多年来一直蜗居在破旧、低矮的危旧房里,过着拥挤、阴暗、潮湿的生活,随着湘航宿舍、河洑老镇棚改项目顺利实施,如今他们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电梯房,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2011年以来,该区启动的棚改项目中整体搬迁型项目94个、改造23530户;维修完善型项目34个、改造15991户。通过棚改,城市“伤疤”“绣”上了花,老旧小区迈向现代化,破烂街道旧貌焕新颜,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做好配套打造品牌。武陵区注重把棚户区改造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紧密结合,对棚户区改造腾出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医疗机构、中小学和幼儿园、街头绿地等基础性项目,建设艺术馆、规划馆、文化(健身)中心等功能性项目,为群众的生产、生活、休闲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打造棚改品牌项目。该区桃花源大桥北端片区棚改项目涉及到1021户群众的安居梦,通过棚改,这里新建了道路、公园、小学、幼儿园,还有水系改造完成后配套建设的文娱休闲风光带,回购的原住户们不仅住进了梦想中的“大洋房”,而且出门即风景,该项目也成为西部新城区的地标之一。

适当留白讲述乡愁。保护利用老城,复兴历史风貌,保障居民宜居,这是一项对市民对历史负责的使命。十年棚改,区域内各项目投资累计近100亿元,拉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从改造穿紫河风光带、新河水系、老西门文化广场等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区,到打造城东新区城市展馆、永安公园、城壕湾美食街等休闲旅游区,武陵区棚改真正让城市文明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功能与人文脉络融合。该区具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原灯泡厂棚改项目,在改造过程中保留原城市公共巷道灯泡巷,并通过部分具有工业印记的齿轮、机床、老灯泡等元素符号和绿化景观的运用,实现了居住空间与生活需求的融合;老西门棚改项目涉及棚改征收户1606户,改造中将古韵新风、民生改善、城市发展三者有机结合,不仅大写了城市的繁荣光景,也再现老常德的百年乡愁,荣获“2018年英国国家景观奖”,入围三联人文城市奖“城市创新奖”评选。

从“期望”到“兴旺”

激活城市发展新格局

武陵区从发展定位、群众期望着手,通过棚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牢牢掌控城市兴旺再上台阶的主动权。

交通路网完善。随着城市扩容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出行“梗阻”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通病。通过棚改,该区内部城市路网进一步延伸、完善和畅通,城区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建设桥一村、二村棚改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城东片区交通拥堵问题,还为附近居民提供了难得的休闲散步的场所;公交公司周边项目的实施,对于建设过江隧道、实现江南江北一体化发展意义深远;衣巷子、北正街停车场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老城区的停车压力。最值得期待的是向外辐射的高铁片区的建设,势必将拉动常德驶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代。

业态品质升级。武陵区作为中心城区,结合自身区位条件和发展政策,多年来着力“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棚改,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有效促成了一大批品质项目落地开工或建成营业,有效升级了现有业态。该区的中建生态智慧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汇聚科技、教育、健康等高端产业,拥有国际五星级酒店、中高档住宅、特色商业的城市新地标;西城新区物流园(汽贸城)北区汽车配件物流中心已经建成营业;民俗文化风情街、金银街等城市旅游景点相继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产业布局优化。棚改工作的落脚点在发展。近年来,棚户区改造进程的加快为武陵现代化城市建设腾出了土地资源,打通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保障了“一核两翼三片”的产业布局稳步推进。除已基本成型的核心——白马湖城市中央商务区,错位发展的两翼——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和常德智慧产业园,形成了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而东部互联网产业园区、西部智慧产业园区、城东幸福新城片区在旭辉国际新城、喜盈门·范城、西城新区物流园、钢材物流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亿元项目的加持下,进一步实现经济总量由小向大、产业由低向高的华丽转身。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